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因此在术中、术后应注意:(1)硬膜切口不宜过大,以插入引流管为度,如过大则不宜阻止空气进入血肿腔。(2)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时应可能在密闭状态下进行,可防止因颅内负压吸入空气。(3)冲洗结束关颅前使钻孔部位在最高处,冲入大量生理盐水,最大限度地将空气排出。(4)术后引流管可接低负压引流袋[5],采用头低脚高位并不断改变头部的位置。

    血肿复发的患者年龄均较高,且双侧血肿复发率高于单侧血肿。主要考虑为高龄和双侧血肿患者存在脑萎缩及脑室受压较久后膨起复原困难[6],拔管后血肿腔内常滞留较多的液体和积气,因此注意缓慢引流血肿,尽量延长置管时间促进脑组织膨起,也可以使用低负压引流以促进血肿内外膜互相贴附,从而排出积液(积气)消除血肿腔。病程<1个月的患者术后血肿复发7例,病程>12个月的患者无一例复发,提示病程越短其术后复发几率越高。病程较短者由于血肿腔内存在血凝块,容易堵塞引流管,血肿液不易被引出而复发。如果病情允许时可保守治疗,待血肿成熟液化后钻孔引流术,也可以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这样可降低CSDH钻孔引流治疗的复发率。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手术的失败,减少CDSH术后复发,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好手术时机,血肿已液化或大部分液化时行钻孔引液术则疗效较好。CT提示低密度影者,引流物呈黄褐色或淡黄色液体,引流效果好,无复发;CT提示为等密度影者,血肿液为褐色或红褐色液体,CT易漏诊及误诊,本组早期发生5例,可疑者应做MRI检查明确诊断;CT示稍高密度影者,血肿液呈黑色柏油状及有血凝块,包膜较薄,术中应反复冲洗至无血凝块;CT提示为高密度影和混杂密度影者,血肿常不易清除且易复发,术中可改用全麻,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以确保疗养。(2)残留FDP是造成血肿复发的主要原因,置管前、后冲洗要彻底,引流管插入应达血肿腔边缘,将血肿腔内的纤溶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尽可能冲洗干净,冲洗出的液体尽量至清亮。(3)引流管应选取内径在4 mm以上的硅胶管,前端管壁开口尽可能大以便于引流,可将细小血凝块引出,减少残留复发和堵管的机会。(4)引流管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手法要轻柔,避免插破蛛网膜而进入脑内,引起脑脊液漏、脑挫伤、脑内血肿等并发症。(5)术中放液速度宜缓慢,过快有时可导致脑组织迅速复位,可引起对侧桥静脉断裂出血,形成对侧硬膜下血肿。(6)拔除引流管时应让患者钻孔部位处于最高处,引流管连同负压引流袋一起拔除,预置缝合线迅速闭合头皮,减少气颅的发生 。(7)术后补充大量生理盐水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闭合血肿腔。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8-450.

    2  常会民,林吉惠,陈由芝,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理的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1):43-44.

    3  胡飞,王建一.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6):352.

    4  陈洪,吴耀晨,赵永阳,等.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131.

    5  江基尧,朱诚.现在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267-270.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硬膜外阻滞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代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胃苏冲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
    肝炎灵片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沙坦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慢性期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丹参 山莨菪碱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