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结石病史的延长,并发症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也相应增高[3]。(2)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应尽快将体内的病灶清除,即在发病24~72 h内手术。老年人体质弱,合并症多,机体反应能力下降,急性胆囊炎易出现胆囊坏疽及穿孔以及全身中毒症状,胆道结石易发生化脓性胆管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争取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再行手术治疗。(3)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最好在间歇发作期间进行胆囊切除手术。(4)伴随并发症的手术指征:①心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陈旧性心梗、耐受性房颤患者3个月以内无心绞痛病史;②无血气交换功能障碍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没有心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④老年人胆道患者,尤其在阻塞性黄疸的患者伴有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应优先考虑行PTCD辅助保肝治疗,使功能恢复争取手术时机。
术中处理要求:手术应简单有效,以抢救生命为主。急诊手术粘连重,术中操作困难,可以考虑胆囊大部分切除或胆囊造瘘术、胆囊造瘘+胆总管引流术。胆囊破裂及坏疽、胆汁流入腹腔、出血较多者,从安全角度出发,宜放置引流以利观察。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择期手术者,解剖清晰,手术顺利,出血少者可以不放置引流。手术时间尽量缩短,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危险性,手术时间的延长由于胆管炎性水肿也可增加吻合口瘘的机会。
术后处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等胆道手术虽然为比较成熟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且处理较棘手,尤其老年患者,再次手术危险增大,病死率较高,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术后处理显得格外重要。(1)对老年患者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的改变使心室内压力增高而致张力增高,增加心肌氧耗而发生缺血性改变,特别一部分老年人伴有冠心病、肺心病,因此有条件者在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2)对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先要控制肺部感染,加强术后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入高流量氧。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要禁烟,指导和协助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等。(3)伴有高血压患者应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安全水平(术前不必停用降压药),术后用降压药物,减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4)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最高不超过11 mmol/L。(5)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以防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对于急诊手术患者尤为重要。(6)术后要注意纠正严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情况,否则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腹水。(7)已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阻塞性黄疸多为胆管损伤或残留结石所致,实践证明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手术越晚或手术次数越多,再手术的难度增大,手术预后越差[4]。胆总管残留结石宜选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成功率高达90%~95%[5]。
【参考文献】
1 郑吉祥.急性胃粘膜病变的诊治.实用外科杂志,1991,11(2):60.
2 张伟辉,吕洪光,许平,等.老年急诊梗阻化脓性胆管炎34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4(8):493.
3 刘亚光,张文福,严琦敏,等.老年胆道外科疾病手术适应证与时机问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4(5):310.
4 杨东山,陈锦俊.肝胆管结石640例外科治疗及随诊结果分析.肝胆外科杂志,2000,6(3):170-174.
5 田伏洲,张炳印,赵铁军,等.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9年回顾.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3):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