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医皮肤病治疗

散结,久则须并入化瘀之品,药用半夏、白芥子、海藻、地鳖虫等。
3.病息当需扶正托毒,治病求本是图清源
病毒性皮肤病的证治难点在于多数疾病很难彻底根治,每易于感冒、发热以及体质状况不佳时发作。从其发病机理析缘,在病毒不能完全清除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而达到疾病少发、不发是我们可以追求的目标。虽然扶正的治则在疾病发作时即可与祛邪法同施,但取其恒效且赖其久者则非疾病康复期莫属。扶正之治有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异,但普遍用之者以补气固表为上,药用生(炙)黄芪、炒白术、防风、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等,旨在益气固表,缜密肌腠 。分而析之,则疹类疾患益气之外,尚需养血润肤,常配炒白芍、当归、丹皮、仙鹤草等;痘类疾患需合健脾利湿之治,常配炒薏苡仁、陈皮、苍术、赤小豆等;疣类疾患宜佐活血养血之法,常配紫草、丹皮、红花、水牛角片等。扶正之初虑其病愈邪恋之实,故扶正之时仍须少佐数味以清其余邪;扶正而久,意在巩固则可择丸缓以图之。
4.悉心调理饮食起居,预防护理当需并提
病毒性皮肤病既然有久治难愈或易于复发的特点,从中医“治未病”的境界要求则当追求未病时杜绝复作、已病时尽早痊愈。因此,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预防护理及饮食起居的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从预防护理的角度来看,未病时减少不良因素刺激,避免与引起复发的诱因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既病之后,加强病变局部及心理情志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的病变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愈病能力。从饮食起居角度分析,病变之初辛辣、炙、油腻、鱼羊牛肉等甘肥发物则当所忌以免加重局部病理损害;及其病中、愈后,则多无所忌,但仍以清淡而富含营养者为上。以冀脾胃康健,气血来充,诸疾不染。此亦明~陈实功“疮家全赖脾土”之谓。起居之处,当避风、远湿,适寒温日常生活尚应劳逸结合,动静有度,并防皮肤伤损之害。 
参考文献:
[1]秦万章 . 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J] . 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 
[2]又璐 . 17味中药对培养的表皮细胞增生的影响[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
[3]黄田文 . 48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
[4]吴喜光 8种中药影响淋病奈瑟菌粘附的体外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谈中药捣碎方法运用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三查七对以外的差错防范
    浅谈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浅谈孕妇用药与优生
    浅谈优生的培养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中晚期肺癌的中医组方探讨
    浅谈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体会
    浅谈手术室敷料包集中消毒供应室管理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