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发病数字差异较大,儿童少见,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通常4~5岁以后发病,8~10岁后更为多见[3,4]。本组25例中1~7岁的7例,8岁以上17例(68.0%),仅1例为5个月的婴儿肾结石。
儿童肾结石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血尿、恶心、呕吐,幼儿对腹痛叙述模糊,腰痛部位表述不清。本组1例5岁肾结石患儿,每次发作诉说左上腹疼痛。因此,临床首次诊断肾结石甚少,多数易被较长时间误诊。对有腰痛和(或)血尿者首选B超检查,结合腹部X线平片可提高诊断率;诊断确定采取药物渗透疗法,以活血化瘀,扩充血管为主要目的,改善输尿管平滑肌局部血液供应,从而肾脏血流量丰富,生成尿量增多,有利于结石排出。扩张肾动脉增加受损肾脏有效血液灌注,增加对肾脏供氧,改善肾脏微循环,调整肾脏整体功能,使尿液酸碱度稳定,使Ca2+、脂质、草酸盐等充分溶解于尿液中,不沉积、不析出、不形成结石核,根除了结石再生成条件。结石大于0.80 cm×0.90 cm,行体外激光碎石配合药物治疗,体外激光碎石是治疗肾结石较好方法,应严格掌握指征。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63-166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01-702.
3 梁丽莉,郭应禄,汤慧娣,等.上尿路结石ESWL治疗后并发症原因探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3,14:460-462.
4 李敏,张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尿道结石28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2:1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