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07年3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行Ⅰ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共24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7例,横结肠切除3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9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备Ⅱ期吻合2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结肠造口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结肠侧侧吻合或造口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9%(7/32),围术期死亡率3.1%(1/32)。结论 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做好围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结肠癌 外科治疗 肠梗阻
结肠癌致肠梗阻一般属结肠癌晚期临床表现之一,多首先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病情发展缓慢,易被人们忽视。一旦发展到完全梗阻阶段,手术根治概率明显下降,并有肠穿孔危险。选择正确处理方法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而且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我院共手术治疗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32例,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1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结肠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4~83岁,中位年龄57.9岁。病变部位及肿瘤分期(Duke’s)[1]见表1。表1 32例结肠癌患者的病变位置与分期的关系
1.2 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 全部患者在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基础上早期手术治疗。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术7例;Ⅰ期横结肠切除,升降结肠端端吻合3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术5例;横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备Ⅱ期吻合2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横结肠直肠吻合术9例,横结肠造口1例。肿瘤无法切行结肠侧侧吻合3例,结肠造口2例。在Ⅰ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中,分别经距回盲部约10 cm的回肠末端插入26号Fuley管至结肠和经肿瘤近端结肠插入粗胶管,注入生理盐水及甲硝唑顺肠蠕动反复冲洗至清洁止。肿瘤下端结肠用胶管冲洗,助手扩肛并放肛管以保证结肠下端通畅。整个灌洗过程中保护严密,避免腹腔与手术切口污染。术后持续肛管排气8~10天。Ⅰ期左半结肠切除结肠造口者,仅行术中肠减压即可。
1.3 结果 结肠癌行Ⅰ期根治性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者,24例中仅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者出现吻合口瘘,经双腔管负压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1个月治愈出院。术后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1例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而死亡。32例中随访满1、3、5年分别为29、23、1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4/29)、60.9%(14/23)、31.6%(6/19)。
2 讨论
2.1 诊断 结肠癌引起肠梗阻较为多见,据报道发生率为7%~29%[2],但许多患者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未能在梗阻早期确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患者有较长时间的反复腹痛、腹胀病史,因时轻时重而忽视进一步检查。(2)结肠癌者多数为老年人,老年人多有便秘,几天不排气排便认为很正常,因而未能及时就医。(3)基层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