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5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6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手术获成功。中转开腹6例,原因为恶性肿瘤侵袭广泛,腹腔镜下手术困难,其中升结肠癌1例,直肠癌4例,盲肠癌1例。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80min,其中9例良性疾病平均120min。56例患者术后1~3d下床活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58h,其中9例良性疾病平均48h。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0d,9例良性疾病平均7.5d,47例恶性疾病平均10.5d。全组无术中大出血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例,会阴部切口感染2例。35例随访3~30个月,3例结直肠癌吻合口复发。结论: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疾病创伤小,患者康复快,近期效果好。

【关键词】  腹腔镜术;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1991年Jacobs[1]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国内目前开展此术式已15年余。由于该技术要求及手术费用较传统开腹手术高,腹腔镜结直肠疾病手术发展相对缓慢,随着目前技术水平的进步及腹腔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使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我院于2003年8月~2006年8月实施56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术前均行结肠镜与病理检查。其中男34例,女22例;31~68岁,平均58.2岁。结直肠良性疾病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9例,直肠癌18例,乙状结肠癌8例,直肠癌伴左肝叶转移2例。DukesA期12例,B期11例,C1期15例,C2期8例,D期1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患者取头低脚高截石位,建立气腹,分别于脐下置观察孔,于左右麦氏点及左、右锁骨中线置操作孔(依结直肠疾病部位而定),置入腹腔镜、超声刀及操作钳。常规探查腹腔内脏器,明确有无腹内脏器转移及腹腔种植,并结合术中结肠镜进一步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在肿瘤近端置一棉带扎紧肠管及其系膜,用超声刀切开后腹膜及肠系膜,分离肠系膜下血管至根部,用钛夹先将血管夹闭,然后用不可吸收的4号、7号丝线结扎近端血管两次,这样可大大节省切割器带来的高昂费用。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肿瘤患者解剖游离系膜后,距肿瘤远端约10cm处用切割闭合器切断肠管,然后在下腹作3~5cm长的麦氏切口,提出断离的肠段,在腹外距肿瘤近端10cm处切除病变肠段,再将腹腔内远端肠管拖出,与近端肠管吻合。对于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于肿瘤上缘约15cm处用超声刀分离乙状结肠系膜至肠系膜下血管处离断,然后用超声刀做盆腔的锐性解剖清扫,保护双侧输尿管,进入直肠后间隙,于骶前筋膜前方用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视下锐性分离,达肿瘤下缘5cm处,并保留自主神经丛。如果肿瘤下缘距肛门缘5~10cm,则循盆筋膜壁层和脏层的界面,在自主神经内侧进行锐性解剖,产生一个不间断的、光滑的整体标本表现,小骨盆内锐性解剖清扫肿瘤远端5cm的全部直肠系膜组织,即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在提肛肌上保留2~5cm肠段,用吻合器做结直肠吻合。如果肿瘤下缘距肛门缘小于5cm,则作腹会阴切除,于肿瘤上方15cm处切断肠管,近端肠管拖出至左下腹造瘘。

    2  结  果

  本组全腹腔镜切除术50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
    应用无气腹腹腔镜行妇科手术
    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腹腔热化疗对防治胃肠道癌术后复发的临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肿瘤
    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76例诊治分析
    腹腔内超声检查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2 mm针型胸腔镜的临床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