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6cm 16例,06~08cm 6例,>08cm 5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阶梯施夹法2例、大号钛夹法10例、胆囊管结扎后施夹法10例、胆囊管结扎法5例等4种方法处理胆囊管,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7例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处理增粗胆囊管。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管中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一般使用1~2枚中号钛夹平行夹闭胆囊管残端,这对一般病例来说是足够的。但在胆囊管增粗(直径>04cm)的情况下[1],对胆囊管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现就我院47例胆囊管增粗LC患者的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LC,其中男6例,女21例。26~70岁,平均508岁。胆囊息肉3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4例,有黄疸病史3例,B超发现胆囊管增粗4例,其中3例行MRCP胆总管未见结石。术中发现胆囊管直径04~06cm 16例,06~08cm 6例,>08cm 5例,胆囊管结石4例,胆囊颈结石1例。
1.2 手术方法 询问病史、查体、查肝功能及肝胆胰B超,有黄疸史且胆总管增粗者,行MRCP检查,排除胆总管结石。术中仔细解剖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后,根据其长度、增粗情况,分别采用阶梯施夹法、大号钛夹法、结扎后钛夹法、结扎法,其中阶梯施夹法2例(胆囊管直径04~06cm),直径04~06cm 10例用大号钛夹法,结扎后钛夹法10例(直径04~06cm 4例,06~0.8cm 6例),结扎法5例(直径>08cm)。胆囊切除后冲洗,未见出血及胆漏,常规放置引流管。
2 结 果
27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住院时间3~6d。
3 讨 论
31 术前对胆囊管增粗的预估 术前螺旋CT或腹腔镜术中超声对胆囊管的解剖定位及形态判断有很大帮助,但对经济承受能力极差的农村患者,目前尚不能做为常规检查。我们认为如有以下情况可考虑有胆囊管增粗的可能:(1)既往有黄疸病史或B超示胆总管增粗者,可能由于胆道压力较高,胆汁自胆囊排入胆总管不畅,导致胆囊管增粗;(2)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由于结石刺激,局部炎症明显,往往引起胆囊管水肿增厚、增粗。本组直径>08cm 5例均为此类情况。
32 防止损伤胆总管或肝管 在LC术中,最易损伤胆总管或右肝管[2],尤其是在胆囊管增粗病例中,Calot三角水肿粘连,解剖不清。我们的方法是:充分解剖Calot三角前后叶浆膜,处理胆囊动脉后,仔细解剖胆囊颈部及部分胆囊床,充分游离胆囊颈,认准胆囊管与胆囊壶腹相连后,再处理胆囊管。3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