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注意以下问题。
31 CO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功能有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气腹对循环的干扰导致心输出量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死腔通气增加;(2)腹内压升高,膈肌上抬,造成胸廓及肺顺应性下降,气道压力增加;(3)CO2吸收致高碳酸血症,导致内环境和酸碱平衡紊乱[3],从而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并进一步诱发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针对以上因素,我们严格控制术中气腹压力为12~13mm Hg,对手术视野不佳的患者,仔细分析原因并予以解决,避免了压力过大导致的CO2过量吸收。此外,术中精确操作,减少出血,避免因不必要的止血、吸引等操作增加手术时间,多数患者手术时间控制在150min以内。手术时间超过120min的患者,监测动脉血气,发生高碳酸血症,立即给予过度通气,加快CO2排出。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CO2气腹对患者肺功能的不良影响,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手术。 32 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Schauer等[4]报告,肺功能不全患者行开腹手术,术后第1天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呼吸容积、最大通气量等指标分别降至术前的49%、44%和48%,恢复到术前水平需要7~12d;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术前的79%、76%和78%,术后5d内即可恢复到术前水平。Schwenk等[5]证实,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用力呼气流速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手术,而且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尽管腹腔镜手术在这方面显示了优势,但由于肺功能减退患者呼吸代偿能力降低,术中吸收的CO2进一步增加了呼吸系统的负担,所以,仍应重视术后呼吸功能的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患者术后6h内常规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啰音等。定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pH值、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分析患
者通气、换气功能恢复的情况。及时处理低氧血症,延长个别持续低氧血症患者的吸氧时间,症状无改善者采取面罩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措施,协助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期。
33 术后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全身麻醉和胸腹部手术时,膈肌压迫、创伤疼痛、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往往会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负担,造成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6]。本组患者未出现术后严重呼吸循环并发症,我们认为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使咳痰和胸腹式呼吸受限减少,有利于患者呼吸系统的恢复[7];(2)术中术后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有利于腹腔镜术后的快速康复,有效避免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