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改良线栓对局灶脑缺血模型制备的影响 |
|
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方法较多,但以线拴法应用最广. 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目前还存在某些不足,如线栓插入困难,栓塞成功率不高,梗塞体积不稳定等[3]. 这与线栓直径、弧度以及术中颈总动脉血流阻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重在对线栓弧度进行改良,观察改良线栓对局灶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20~250 g,8~10 wk龄,购自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适应性喂养1 wk后,随机分为常规线栓组和改良线栓组,每组20只. 选用“贵花田”牌鱼线,直径0.23~0.26 mm,参照Ma等[4]的方法略加修改,制备改良线栓. 先将鱼线剪成3 cm长的小段,60~70℃加热2 h将鱼线小段塑呈弧形,弧形外切角为30°时最佳,可确保线栓弧度与大鼠颈内动脉走行一致. 自然冷却后,头端约5 mm涂上聚胺酯,用油性记号笔在线栓头端和距头端约2 cm处作上标记,以方便植入线栓时调整线栓方向,了解线栓进入血管的长度. 制备常规线栓时,除不进行加热塑型外,其余步骤相同.制备好的线栓头端向上,垂直插在海绵垫上,风干,紫外线消毒后备用. 使用前在生理盐水配制的肝素钠(6250 u/mL)溶液中浸渍可用. 1.2 方法 参照Longa等[5]和罗勇等[6]报道的方法,采用经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MCAO致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 35 g/L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仰卧位固定,颈前区备皮、消毒. 取颈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胸锁乳突肌,切断二腹肌前腹,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探查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第一分支(甲状颈干)处,在其远心端(偏嘴侧)约0.2 cm处结扎并切断ECA,确保ECA残端长度不短于0.5 cm;游离、凝闭并切断ECA与ICA之间的交通支. 用蛙心夹暂时阻断CCA及ICA血流,用11号手术尖刀于ECA残端作一纵行小切口,将线栓从右侧ECA残端插入ICA;轻轻牵拉EC
A残端,使其与ICA成一条直线,调整线栓角度,使改良线栓弧度水平向外,与颈前正中线呈45°水平向外的夹角,移去夹闭ICA的蛙心夹,轻轻将线栓送入颅内. 从CCA分叉处送入ICA约1.9~2.1 cm时通常可遇阻力,且大鼠呼吸、心跳突然加快,部分大鼠尿失禁,借此可作为大脑中动脉起始处栓塞成功的标志. 若不能顺利将线栓送入颅内,可再度调整线栓与ICA的角度,或再夹闭ICA更换线栓;若线栓插入过程中,线栓进入血管内的长度小于1.5 cm即遇阻力(通常为 1 cm左右),同时大鼠出现轻微的右侧面肌抽动,提示线栓误入翼腭动脉(pterygopalatine artery,PPA),须拔线栓至ECA残端,再度调整线栓角度,重新插入. 栓塞成功后,用丝线结扎ECA残端,移去夹闭CCA的蛙心夹,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关闭切口. 1.2.1 神经行为学评分 造模后3 h,进行Longa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评判模型成功与否. 评分为1~4分者为成功模型. 造模后12 h,再根据Longa评分综合评定各组大鼠损伤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1.2.2 磁共振(MRI)检查和红四氮唑(TTC)染色 采用TOSHIBA VISART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机,膝正交线圈(QD). 于MCAO后12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再次麻醉,仰卧位固定,行头颅T2WI检查. 各组大鼠在MCAO后12 h行MRI检查后,深麻醉,断头取脑,将大脑整体标本置于20 g/L TTC溶液中37℃孵育30 min,可见边界清楚的脑梗死灶. 用数码相机拍照后,再将大脑置于-20℃冰箱中快速冷冻15 min,以视交叉平面为中心连续冠状切片5张,厚度5 mm,重复上述染色约30 min,可在冠状位见白色梗死灶. 将脑片置入40 g/L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过夜,用数码相机拍照. 经电脑图像分析量化脑梗死绝对体积占对侧大脑半球体积的百分比,即相对脑梗死体积. 统计学处理: Longa评分以等级资料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验.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检验水准α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 下一个医学论文: 乳腺癌组织中paxillin和c erbB 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