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功效与原理 |
|
多种学说,如“特殊投射系统”学说、“脑干网状结构”学说、“大脑边缘系统”学说等对其进行解释,但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拓。 现代音乐疗法的实施,基于下述基本原理:(1)同质原理。研究者发现,如所用的乐曲能够与患者的情绪、精神节律相同步,则能令患者接受,并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这一发现被称为“同质原理”,并成为心理学音乐疗法(亦称心理音乐疗法)治疗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同质原理,在人们兴奋、焦虑、愤怒等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音乐乐曲,就会使兴奋的人感到镇静,焦虑的人感到有所发泄,愤怒的人感到心中的怒火在逐渐熄灭。(2)精神发泄的效果。应用同质音乐,一过性的情况恶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状况很快即可饱和,并通过患者自己的发泄唤起自身的自我治愈力发挥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精神发泄,它是内心世界的语言,是对危害躯体健康的东西所进行的发泄,起到的是“净化”的作用。(3)弛缓效果。旋律丰富的乐曲可使人们养心安神,让紧张状态松弛下来,有缓和人们身心紧张的作用。有人还对听音乐前后及听音乐时的人们,分别进行脑电波测定,发现在听音乐时和听音乐后α波明显增高,提示人处于安定状态,说明音乐有弛缓作用。(4)非语言通讯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语言所难以传递的、只能意会的东西。如“情绪”这个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表现为各式各样的现象,如复杂的感情、无比的悲痛、常常的烦恼、忧郁、憎恶、述不尽的不满、难言的压抑、快乐的心情、愉快的气氛、起伏的心潮等等。音乐则是达到这一目的最适当的手段。尤其是对于因各种障碍不能用语言交流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音乐便成了他们感情交流的唯一媒介。 3 音乐治疗的实施 目前音乐治疗的大致用法可简述如下[4,5]:(1)用轻快活泼的音乐鼓舞振奋精神力量,可治疗精神呆滞症、老年性退化麻痹症、消极自我封闭症等。(2)用柔和、优美的音乐,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可用以治疗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3)用不同性质的音乐先后演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抑,转变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于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然后逐渐转换为平静的音乐使其安定
下来。(4)通过患者演奏乐器(或参加合唱)使其恢复自信和平衡感,再通过合奏训练使其逐步恢复集体意识,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等。(5)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工厂、旅店、酒楼播放,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环境气氛。这种应用也逐步进入音乐治疗学的研究范围。此外还扩大到广泛研究如何将音乐用于培养动物、植物,以求获得更好的预期效果,这方面的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3.1 解除忧郁的音乐 《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悲痛圆舞曲》、《匈牙利狂想曲》、《苏格兰》。 3.2 振奋精神的音乐 《娱乐生平》、《狂欢》、《解放军进行曲》、《金蛇狂舞曲》。 3.3 消除疲劳的音乐 《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锦上添花》。 3.4 舒心理气的音乐 《春风得意》、《江南好》。 3.5 镇静安神的音乐 《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苏武牧羊》、《小桃红》、《花之圆舞曲》、《第四交响曲》。 3.6 宁心催眠的音乐 《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宝贝》、《大海一样的深情》、《银河会》、《仲夏夜之梦》、《催眠曲》、《幻想曲》。 【参考文献】 [1] 胡献国.音乐处方巧选择[J].解放军健康,2007,(2):41
[2] 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185
[3] 王应立,李权超.部队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72~174
[4] 陈星伟,兰学文,李权超.军人心理训练实用技法[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146
[5] 于泱,唐博恒.军人亚健康防治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7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回循式空肠间置术预防贲门癌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