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
|
,提高和感染患者的情绪。 1.2.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乐友(又名帕罗西酊)治疗,起始量为10 mg/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大剂量,最高用量为40 mg/d,连续观察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的抗抑郁剂和电休克治疗。1.2.3 评定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24个症状项目,其中13个精神症状项目按0~4级评分,11个躯体症状按0~2级评分。量表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一般认为前17项总分达17分以上可诊断为抑郁状态,此分值亦为抑郁症病人的住院指标。评定工作由病人的主治医师进行。每周评定1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变化(略) 表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说明药物治疗加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或常规护理宣教对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相比观察组在经过以人为本的系统的健康教育4周后,HAMD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比常规的护理宣教更有效。 3 讨论 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口头宣教及书面资料做好入院指导,侧重于疾病的共性问题,是护理人员的单向灌输,患者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缺乏个性化、人性化和护患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效果相对较差[3],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由护患共同参与,注重个体化和人性化,注重到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感受和需求,采用适合于个体需求的教育形式;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流于形式,采用形象教育法,使之通俗易懂、易掌握。例如:(1)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为再次入院者,他们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知识的需求显得特别迫切,为此,工作人员将预防病情复发的知识做成小卡片发给患者,要求其完全掌握,并且抽时间提问,使之牢固记忆。(2)观察组中有6例患者对服药产生的口干、便秘而心烦、恐慌,忐忑不安,我们及时向他们讲解了服药注意事项,嘱其适量劳动,多吃
水果,进食高纤维素饮食等应对措施,及时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服药,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体谅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积极地向患者传递正性的信息,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树立对生活的希望。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调动患者情绪,阻断负向的思考;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明确坚持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锻炼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如何面对和恰当处理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应激源的应对技巧。并且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8.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4-205.
[3] 李玉华,李秀丽,刑 丽,等. 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2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儿童不同年龄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总结面听神经根压迫综合征48例的手术治疗经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