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
|
现输血反应则不应判为不合格报废,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浪费。 3.3 梅毒阳性 血液检测梅毒阳性报废血液193.5u,报废率达0.89%,位居报废第三位,占总报废率的11.03%。目前我国性病传播趋势严峻,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与社会风气有关,造成梅毒阳性报废率逐年增多。因此,在献血咨询时做好询问保密工作,动员有危险行为的人员主动退出献血。 3.4 离心破损 成分分离制备时血液离心破损造成的血液报废有137u,报废率达0.63%,占总报废率的7.81%。引起离心破损的原因有离心时间过长、转速过快、血袋放置离心杯受力不均、血袋在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个别厂家血袋材料本身质量如塑料张力不够以及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均可能造成离心破损。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成分分离SOP中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选购好质量的塑料采血袋等减少造成离心破损的因素,从各方面总体控制离心破袋率。 3.5 HBsAg阳性 HBsAg阳性报废血液104u,报废率达0.48%。我国为乙肝大国,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在血液复检时HBsAg阳性率较正常人群中比率较低,表明参加无偿献血者多为身体相对健康者,且献血前先经快检筛查淘汰绝大部分HBsAg阳性献血者。在快检筛查时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快检试纸条将能提高HBsAg检出率,从而降低复检HBsAg阳性报废率。 3.6 抗-HCV阳性 抗-HCV阳性报废血液69.5u,报废率达0.32%。目前我国感染HCV的人群有所增加,全国因输血感染HCV的纠纷也较常见,在血液检测时需注意选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的试剂进行检测。 3.7 其他原因 因采血不足量、渗血、冰冻血袋破损、红浆等造成报废的血液有48.5u,报废率占0.22%。因无偿献血主要在采血车上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车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血液在冰箱外存放时间较长等均可影响血液质量。有些献血者初次献血,由于心理、生理、血管较
细以及工作人员穿刺技术等因素造成血流不畅、多针采血等现象,以致出现采集血液不足量、凝块、溶血等。因此采血时应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讲解血液正常生理知识,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血管过细无法穿刺的献血者应婉转地予以拒绝;在采血车上采血时及时将血液放入冷藏冰箱内保存;注重加强采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一针穿刺率。 血液属人体生命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在血液的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中,把好各道关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是我们血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血站内部应加强质量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大力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让无偿献血的血液得到很好地利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学特征 下一个医学论文: 奎硫平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