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无症状时,临床上不能及时发现,一旦临床发现,其症状发展急骤,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大多在短期内死亡。文献报道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个月[4,5],本组未手术10例,自确诊到死亡为22~60天,如果病人各方面条件允许而采取积极治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寿命的目的。
据文献报道单发性脑转移瘤行外科切除后如不加放疗,术后复发率高达80%[6],术后辅助性放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对生存的影响尚不肯定[7],目前多主张术后应用全脑放疗,以消灭手术部位的残留灶和脑内其他部位的亚临床灶[3]。
颅内转移瘤的首发症状多为颅内压增高。因此,对有恶性肿瘤病史者,如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首先考虑脑转移瘤之可能,典型病例一般先发现原发肿瘤,以后出现脑转移的症状和体征。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病例,经手术后病理已经证实为转移瘤,但却难以找到原发灶。脑转移瘤的CT、MRI扫描,有其特征性表现,是多发性脑转移瘤的检出率高达50%以上,诊断可靠。以大脑半球皮质下及皮质下区多发,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呈均一或环状强化,转移瘤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带。但多发病灶仍应与多发脑脓肿、结核球和脑囊虫病变相鉴别。脑脓肿壁较薄,厚度较均匀,而囊虫病灶较小,直径多不超过1cm,临床病史有助鉴别。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列举如下:
(1)年龄较轻,全身情况尚好的单发性脑转移;(2)部位较表浅,位于非重要功能区者;(3)身体其他部位未见转移,而原发灶已经切除,局部又无复发征象者;(4)脑部转移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如经手术切除或减压术后病情尚能改善并能延长生存时间者。但对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多处转移、肝肾或心肺功能已有损害估计手术不能改善病情者,不适于手术治疗。对原发灶已切除或原发灶无法找到的颅内单个或多个病灶,如果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应选择积极的手术治疗,切除最危及生命的病灶后尽快给予全脑放疗。
多发性脑转移瘤曾一度仅在病灶危及生命、多个灶可在一次手术切除或明确诊断才考虑手术,但Bindal等[2]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多发性脑转移瘤手术全切者的中位生存期、术后症状改善率和复发率均与单发性脑转移瘤全切者相同,所以,对于颅外原发灶已经切除或控制的多发性脑转移瘤应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近几年,γ-刀、X-刀等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颅内多发转移、直径<3cm小转移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故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8,9]。Yamanaka等[10]对41例193个脑转移瘤行γ-刀治疗后复发或出现新的转移灶进行再次γ-刀治疗,结果显示肿瘤局灶控制率比第一次还高,副作用小,还可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施行γ-刀治疗16例,近期均取得满意疗效。
总之,针对脑转移瘤的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和(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全脑放疗+化疗等综合方法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11]。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8-569.
2 Bindal RK,Sawaya R,Leavens ME,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multiple brain metastasis.J Neurosurg,1993,79:210.
3 Smalley SR,Laws ER,O′Fallon JR,
et al.Resection for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