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喉癌经手术切除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复杂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损害,如终生气管戴管、不能发音、影响语言交流等。现在虽然后电子喉、气管发音器等先进的仪器,给语言交流带来了方便,但颈部的气管造瘘口及咳痰影响了人的整体美,给他人一个不良刺激,对患者是一个外出交流活动的心理障碍,压抑、焦虑、经济问题等这些不良因素是我们医务人员及家庭、社会对患者的每一阶段的支持和关爱。手术前患者了解疾病,及早治疗,摆脱痛苦,手术后尽早恢复良好的体魄,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每一阶段都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掌握心理特点,提早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有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生存质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喉癌;心理干预
癌这个字对每个当事人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心理打击,加上有的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因素,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刺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针对其不良心理医务人员要非常重视,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应对疾病的能力。近5年来,我院共收住了52例喉癌患者,其中女2例,年龄46~85岁。通过我们提早做好心理干预,80%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且佩带了语音发音器,准确面对各阶段的治疗
[1]。
1 术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干预
1.1 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已手术恢复良好的患者,让他们面对面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工作,大多数家属不想让患者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怕打击太大,承受不起,但是手术知情权的实施,不得不让患者知道实情。这个心理承受过程也要看个性,有的人需要几天,有的人需要一段时间。病员座谈会也是心理问题的释放场所,手术前后各阶段的患者坐在一起,分别谈谈自己在什么阶段出现什么顾虑,如何度过,走到现在的心理过程,给手术前的患者最大的安慰[2]。
1.2 生理支持 接触或减轻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咽痛、咯血等,使患者进了医院有安全感,心理压力有明显减轻。
1.3 家庭支持 子女家属的支持,多看望,多关心交流,经济困难的家庭少谈医疗费用的问题。医务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4 交流支持 患者有文化知识,可进行书面上的交流。如果是文盲,可以在术前教会几种手语交流方法。伤口恢复后能装人工喉。
1.5 对治疗的支持 术前医生对手术过程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有疑问可随时提出来,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睡眠、饮食心理上进行关心,每个班次对手术前的患者的心理、睡眠等动态进行关注、引导、记录并交接班。手术室麻醉师与手术护士深入病区,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提出担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担心麻醉后的疼痛问题和进入手术室的紧张。如果手术后进重症监护病房的话,重症病房的护士会带患者参观监护室,了解环境,消除紧张陌生感。2 术后干预
2.1 心理方面 虽然患者接受了手术,但是失声后的失落感会加重,特别是文盲患者感到生活上的不便。家属及医务人员耐心护理,可放录像或请装人工喉的患者来交流。
2.2 外表方面 气管切开后的瘘口给患者外出交往带来了压力,使患者有不愿外出,不愿与人交流,怕家人嫌弃等想法,一开始我们医务人员主动为其吸痰、换药、清洗消毒套管,待要出院前2天我们教会家属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