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病因、手术麻醉、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5~2003年外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对该病的病因、麻醉、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对各种手术进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185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呼吸道分泌物阻塞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好转,随访5个月~8年,术侧1例复发而再次手术,总的疗效满意。结论 原发性气胸应积极外科手术,继发性气胸应根据肺部基础病变决定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因病而异,腋下小切口和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明显优点,为首选手术进路。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肺大疱;手术治疗;腋下小切口;电视胸腔镜
1995年1月~2003年6月笔者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8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85例,男151例,女34例。年龄15~82岁,平均28.5岁。发病时间为2h~18天。右肺病变92例,左肺病变81例,双侧病变12例。气胸首次发作116例,反复发作69例。
1.2 病因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最常见于肺大疱,好发于25岁以下瘦高体型者,本组164例,占88.6%;其次是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肺部疾病如老慢支肺气肿、肺部结核、囊肿、脓肿和肿瘤等,本组21例,占11.4%。
1.3 临床表现 发病多在突然用力、剧烈活动、用力咳嗽等诱因下突然发生,表现有胸痛、胸闷、呼吸紧迫、咳嗽、心悸等。体检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和CT检查:患侧肺压缩,呈气胸征象,或见肺部继发性病变。本组呈单纯气胸征象164例,合并有肺部病例21例。
1.4 治疗与结果 术前行胸腔穿刺治疗42例,胸腔闭式引流105例,发现气胸直接手术38例。麻醉均采用静脉复合一般气管单腔插管,如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需用双腔导管气管插管。腋下小切口手术单侧112例,双侧10例,VATS 18例,前外侧切口32例,标准后外侧切口11例,胸骨正中切口2例。术中探查:单纯肺大疱破裂气胸145例,血气胸19例,合并肺部其他疾病21例。位于肺尖部单个肺大疱98例,多发肺大疱47例,弥漫性肺大疱12例,未见明显肺大疱,仅见肺表面裂口7例。肺大疱的处理:采用肺大疱缝扎104例,剪开肺大疱基底部缝扎19例,胃肠闭合器闭合10例,肺大疱切除4例,肺部分或楔形切除21例,肺叶切除9例,全肺切除3例,电视胸腔镜下用切割缝合器18例。前期64例术中用干纱布球搓拭壁层胸膜行胸膜固定术,随后121例未行胸膜固定术。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和肺功能衰竭病例,术后有6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恢复。随访5个月~8年有1例气胸复发再次手术。
2 讨论
2.1 病因 自发性气胸分为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前者指经肺部X线等检查后,除发现肺大疱外无其他明显病变,致病因素为肺大疱破裂,占气胸的绝大多数,本组为88.6%。本组手术时发现,胸膜下肺大疱为薄壁灰白色囊疱,突出于脏层胸膜表面,单个或串珠状,有时为塌瘪的囊疱或肺局部小瘢痕,触之有结节感,主要位于肺上叶周边部。继发性气胸来源于各种肺部疾病,如肺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结核、囊肿、脓肿、肿瘤等,病变形成大疱或直接损伤胸膜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组21例,占自发性气胸11.4%。
2.2 麻醉问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