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 |
|
7.5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呼衰发生与肺功能关系 呼衰组的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RV/TL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通气储量百分比(B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呼气流量(PEF)、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和肺活量(VC)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表1)。应用 Logistic回归比较各肺功能测量指标异常与术后呼衰发生的相关性,发现相关强度由大到小是DLCO实/预<80%、MMEF实/预<50%、FEV1<1.5、V25实/预<40%、MVV实/预<60%、RV/TLC>50%和BR实/预<70%(P<0.05),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是PEF实/预<70%、V75实/预<70%和VC实/预<80%(表2)。 表1 呼衰发生与肺功能关系 表2 呼衰发生与肺功能异常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注:*P<0.05,**P<0.01 2.2 呼衰发生与静脉入量及术后引流的关系 见表3。肺癌术后发生呼衰组的术中晶体入量、手术当天输血量(含术中)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3 呼衰发生与静脉入量及术后引流的关系注:*P<0.05 3 讨论 呼吸功能衰竭是肺癌术后最常见的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呼衰死亡率高,治疗代价大[1],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预防其发生是肺癌手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认为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于对胸壁、支气管、肺组织的损伤造成呼吸运动减弱和咳痰无力;另一方面是切除肺组织后导致肺容量减少。因此术前检查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对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重要意义[2]。 本组资料显示术中大量输血
和(或)晶体与术后呼衰有明显关系。肺癌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常伴有慢性肺部疾患、肺功能不全,部分还合并有心、肺其他疾病,大量静脉输入加重心肺负担,很易造成此类患者呼吸功能失代偿,因此周清华[3]认为肺癌术中术后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保持体液平衡或轻度负平衡。临床上大量静脉输入常发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术中出血或术后引流过多,另一种情况则是麻醉药血管扩张作用导致血压下降时采取的扩容措施,因此我们认为严格细致的止血和合理的术中生命体征维持是预防术后呼衰的重要措施。 此外,本组资料还显示高龄患者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是术后呼衰的危险人群,对这类高危患者周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围术期监护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Hirschler Schulte CJ,Hylkema BS,Meyer RW.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surgery for bronchial carcinoma.Thorax,1985,40(5):387-390.
2 Ali MK,Mountain CF,Ewer MS,et al.Predicting loss of 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bronchogenic carcinoma.Chest,1980,77(3): 337-342.
3 周清华.肺癌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51-55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川芎嗪治疗儿童寒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