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小儿意外烧伤的现场救护与防范 |
|
摘要: 了解小儿意外烧伤的原因和现场救护知识,为了防止更多的小儿受到意外烧伤的伤害。现场救护方法主要是迅速脱离热源并给以冷疗,立即检查可危及生命的因素,加强监护,收集受伤史,判断伤情,同时做好转送工作,根据伤情给予镇静止痛处理,稳定小儿情绪。
关键词: 小儿意外烧伤;现场救护
烧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小儿、老人及劳动者为易发群体,男性多见。热力烧伤是最常见的原因,其烧伤损害程度与热源强度、接触皮肤时间有明显关系。一般热力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对机体损害程度就越大,如果温度达70 ℃以上时,1 s就可使表皮全层坏死。严重时还可引起一系列全身性变化,常危及生命,获救者多致残。小儿因为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对烧伤的防范意识,常成为热力烧伤的受害者。现将有关小儿烧伤的现场救治与防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1日~2004年7月我科共收治烧伤患儿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4岁。因开水、稀饭、热汤烧伤46例,因为燃放烟火烧伤10例,以农村居多。 2 原因分析 2.1 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不足 小儿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能力均增强,活动范围广,认知能力不足,不知道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避免方法,并且蹒跚学步、步态不稳而易受到伤害。有的抓倒电饭锅中的稀饭或刚烧好的菜汤等,造成面、颈、躯干烧伤。 2.2 自理能力缺乏 有的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发育不完善,对自身的生理需求不能明确表达,如口渴想喝水等,就模仿大人的样子倒水,结果因为力量不足搬倒开水瓶,引起烫伤。 2.3 防护能力不足 小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模仿能力都很强,但是缺乏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如模仿大人放烟花,却不知道如何防护,导致双手和面部烧伤,多见于6岁以上的小儿。 2.4 监护者的因素 监护者缺乏防烧伤意识和安全知识,把容易导致烧伤的物品放在小儿容易抓取的位置,如水瓶或热汤放在板凳或地面等;在洗澡时,先将盆中倒入开水,直接将小儿放入盆中,造成小儿下肢、会阴、臀部烧伤;监护者没有根据小儿成长特点,适时地讲解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防烧伤安全知识教育。 3 现场救护 3.1 迅速脱离热源与方法 因为小儿烧伤多数是开水所致,故在现场急救时应尽快脱去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深。贴身衣服应剪开,不可撕脱,以防扯破被粘贴的创面皮肤。裸露的体表和创面,应立即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床单覆盖、包裹,同时要防止创面受压。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向深层组织传导而使创面加深,并可清洁创面,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因此,如有条件,宜尽早进行冷疗,越早越好。方法是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冷水中,水温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一般为15 ℃~20 ℃,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布垫敷于创面。此法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尤其是四肢烧伤[1]。禁用于颈、胸、腹部烧伤的小儿,因为冷刺激这些部位可反射性引起心脏骤停、腹泻等意外。在寒冷环境,应特别注意增加被盖,防止小儿体温散失。如果是燃放烟花烧伤,要注意眼睛是否烧伤,尤其是角膜,并优先予以清水冲洗,严禁揉搓,若眼无烧伤,在面部冲洗时要保护好眼睛,勿使冲洗液流入眼中。还要注意观察呼吸道症状,防止烟雾吸入引起喉头水肿窒息甚至死亡。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创面忌涂油膏和甲紫、红汞等。 3.2 检查可危及生命的因素 本科曾收治1例5岁女童,因为抓翻电饭锅中的稀饭,造成右上肢和咽喉部烧伤,咽喉部组织水肿有窒息的危险,应尽早发现,严密观察。同时还要注意有无其他复合伤的存在。 3.3 收集受伤史,判断伤情 可通过询问小儿或现场目击者,了解受伤过程,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判断伤情。对烧伤程度达中度以上,2岁以下的小儿应住院治疗,最大限度地减轻、减少致残、致畸率。 3.4 尽快转送&[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现代护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