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换位思考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
|
摘要: 目的 探索换位思考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的方法及对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7月~2005年6月外科实习护士26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名。带教教师3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带教,试验组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带教。在护生出科时分别由带教教师对护生和护生对带教教师进行考核。结果 试验组带教教师和护生的成绩分别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和护生的成绩(P<0.05)。结论 换位思考能增进带教教师与护生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带教质量。
关键词: 换位思考;临床护理带教 换位思考是换位思考即指设身处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心境(当事人的感觉、需要、痛苦)的心理历程,也就是说经常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在护理带教工作中,换位思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患者、护生、带教教师的情绪情感;(2)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入到与对方的交往中并感染对方,它体现在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情感交流。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实习护生态度不端正。带教教师责任心不强,以及患者对护生意见大的现象。为找寻科学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我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对在外科实习的毕业生采用了新式带教方式,将换位思考的理念融合到传统带教中去,取得了较好成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7月~2005年6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护生264名,实习时间为8周。其中本科65名,大专78名,中专121名,年龄17~23岁,男2名,其余均为女性。外科带教教师38名,其中护师22名,主管护师16名,年龄26~45岁。将护生与带教教师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1.2 带教方法 1.2.1 试验组 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制订本科的态度、技能,知识目标,跟班、跟人,实行一对一带教。并对带教教师与同学均强调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要求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随时要站在护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年龄小、进临床时间短、个人基础不同等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如:如果护生在操作中出现失误,在批评同学之前应先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实习同学会怎想?我为何会出错?我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同时要启发同学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考虑。要求实习同学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思考问题。如:当带教教师进行理论讲课或操作示范的时候,应该想如果我是带教教师我是否希望我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当同学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站在患者立场考虑,如果我是患者是否希望得到细致、周到、全面的护理?是否希望得到准确无误的治疗护理措施?总之,要求试验组的教师、同学在带教与被带教的过程中,随时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重视对方感受,肯定别人的努力。 1.2.2 对照组 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制订本科的态度、技能、知识目标,跟班、跟人实行一对一带教。 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科时分别由带教教师对同学及同学对带教教师进行考核。其中护生的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由外科片区总带教教师统一命题进行考核。
2 教学结果 两组外科实习8周后出科考核成绩见表1、表2。 表1 护生出科考核成绩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带教教师考核成绩(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表2显示,两组间各项考核成绩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换位思考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临床护理带教是带教教师、实习同学甚至患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护生和带教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在各自的角色中多一些利人的思考和举措,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护生培养,教学相长的优良环境[1]。 在对试验组带教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均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另一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假如我是护生,我是否希望我的带教教师认真负责,知识丰富?假如我是教师,我是否希望我的学生勤学好问,工作认真仔细?假如我是患者,我会有什么需要?换位思考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护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了带[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B超定位下肾脏穿刺活检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