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 |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48例脑血栓患者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涤痰汤加味,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刺五加注射液及西医对症治疗。结果:治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益气活血通络,化痰开窍,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阻滞血栓形成,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血栓/中西医结合法;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涤痰汤/治疗应用
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并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偏瘫、失语等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4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71.5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表情淡漠,浅昏迷,言语不清或失语,中枢性面瘫,偏身麻木,运动障碍,肢体偏瘫,肌力0~1级。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涉及一个脑叶以上或梗死面积大于或等于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5例,中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大于20 mm)20例,小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10~15 mm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23例。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急性期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刺五加注射液及西医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针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疗程。肠溶阿斯匹林片50 mg,每日1次,维生素E 100 mg,每日1次,连用半年。颅压高时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及速尿、激素等治疗。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尤应注意上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感染和褥疮,还应注意肝肾功能,保持体液平衡。部分患者根据病情加降血脂及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慢性期(3周后)的治疗主要在于康复锻炼,提倡尽早在康复指导下用康复设备,加强功能训练,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2 中医治疗 补阳还五汤合涤痰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川芎15 g,丹参30 g,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6 g,地龙10 g,赤芍15 g,胆南星10 g,橘红10 g,瓜蒌10 g,半夏12 g,石菖蒲5 g,茯苓10 g。大便干者加火麻仁、黄芩,血压偏高者加杜仲、夏枯草,头痛剧烈者加天麻、钩藤、白芷,嗜睡昏迷等神志障碍者加用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至神志清醒为止。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7 d为1疗程,本组病例少者治疗1疗程,多者治疗3疗程。黄芪在第二,第三疗程用60 g。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2] 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自理,语言恢复;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肌力提高1~3级,语言恢复,生活能力部分恢复;有效:肌力提高1级,语言明显好转;无效:肌力提高不到1级,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
4 讨论
脑血栓形成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机为本虚标实,元气亏虚,气虚运行无力,痰浊、瘀血互结,内阻脉络,气血运行受阻,肢体筋脉失于濡养。笔者认为痰浊与瘀血互相依存,有瘀血必有痰浊,有痰浊必有瘀血。因此,治疗应以补气活血通络、化痰开窍为法。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血行则瘀除。与当归、川芎等药配伍,化瘀而不伤血,补气而不留邪,发挥益[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使用反取皮回植法治疗皮肤撕脱伤的方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论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