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
|
度重视。 5 辨清虚实,择时调补 患者住院后,家属往往不顾病情是否需要,盲目给患者大量滋补品。诚然,对于各种虚证患者,进食滋补食品不失为调养疾病的一种方法。但患者何时需要何种滋补食品,家属并非知晓,在饮食调护中应及时给予患者或家属必要的指导。若不问病情,不注意把握调补时机,盲目进补,则难以达到滋补之目的。通常情况,饮食调补应选择在疾病的恢复期进行,效果较好。若温热证,疾病初起,常伴有发热,此时给予滋补食品,易致湿热互结,邪热留恋[4];且因热灼阴液,可致胃肠津液不足,消化能力下降,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导致徒伤脾胃之气,又造成经济浪费。在疾病的恢复期给予适当的饮食调补,甚至不必投药其病亦有自愈之可能。“药补不如食补”是脍炙人口的民间佳语[5]。食物既能饱腹又能起到防治疾病的“医食兼优”的作用[4],在现代医学中,饮食调护法同样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6]。因而,科学地应用饮食调护,特别体现在中医的因人、因地、因时的具体运用[7],以达到滋身强体功效。 【参考文献】 1 段逸仙.医古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7-204.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2-124. 3 谭建祥.中医护理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4-79. 4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9-89. 5 刘炎.家庭食医图镜.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23-57. 6 吴霞.实用中医护理指南.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3,38-7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评价彩色多普勒用于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