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
|
。对于腓骨一般可不作内固定处理,对明显移位,有可能影响骨连接之病例可考虑作内固定[3]。 3.1.3 手术时机 胫腓骨骨折以直接暴力为主,常为开放性骨折,一般除部分Ⅱ、Ⅲ型需急诊手术内固定外,闭合型和Ⅰ型(经清创缝合术后)先行跟骨牵引,择期手术,一般在伤后7~14天进行。有些学者主张Ⅲ型先急诊清创、软组织修复、跟骨牵引,待伤口愈合后二期手术。但笔者认为:(1)跟骨牵引后不利于开放伤口管理,特别是小腿内后侧伤口及植皮区。(2)有些伤口组织继发感染在短期内不能愈合,延误了手术时机,待伤口愈合后势必发生广泛粘连,给手术复位增加难度,而且需广泛松解疤痕及较多剥离骨膜,破坏了骨块血供,影响骨性愈合。(3)对术后直接缝合张力性大的伤口,可考虑切口减张处理或局部皮瓣修复创面,也就是将植皮区设计在软组织较丰富的后外侧。 3.2 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的选择 关于髓腔扩髓与非扩髓,目前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采用非扩髓式,可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扩髓造成的对供血的破坏,避免了因扩髓产热造成的骨坏死,脂肪血管栓塞等不良后果。而主张扩髓的学者认为,扩髓增加了髓内钉与骨的接触面积,选用了较大直径的髓内钉,抗弯力较强,减低了断钉率。笔者体会,本组46例不论使用扩髓还是非扩髓,其结果无明显差别。对胫骨粉碎性骨折和髓腔较大的高龄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骨质疏松的患者,我们采用非扩髓或者有限扩髓,而对髓腔较狭小的伤者采用扩髓。不论是扩髓、非扩髓,在置入髓内钉前,将相应直径的髓内钉从骨折断端逆行插入髓腔进行测试,因为胫骨骨折多为中、下1/3,也是髓腔最狭窄的部位。对于闭合置钉法,根据术前X线片认真评估。必要时将选择合适的髓内钉置入伤肢皮外并用胶布固定之,拍X线片,根据X线片测髓腔最狭窄处宽度即为髓内钉的直径。总的来讲,选择合适髓内钉(置钉过程中,髓内钉通过髓腔最狭窄处要有一定的阻力,但钉能顺利通过)。增加了内固定强度,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降低断钉率。
【参考文献】 1 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钉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1-72.
2 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118.
3 Miiller M.E,Allgower M,Sehneider R,et al.骨科内固定. AO组织技术推荐,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8-25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谈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手术室带教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