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核酸对老年冠心病的康复疗效 |
|
量与氧气的供应量,增加呼吸链中酶的活性,使氧的利用率更充分,增加ATP的生成和转换,ATP就会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于冠脉血流中,这些物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脑供血、供氧作用。因此核酸对老龄冠心病有以下几点作用供参考: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抑制胆固醇的利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血流;纠正心肌代偿不良;促进血管壁再生;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故对冠心病、脑梗死、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本文中涉及有关老龄冠心病的房颤、心肌缺血这一切与线粒体基因(mtDNA)突变有关。当然房颤发生涉及另一个机制是组织和细胞结构的适应性变化,亦就是适应机制[1]。mtDNA缺失突变会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和应激能力下降,严重削弱了适应机制对心房的保护作用。 Lai等对行胸外科手术患者心房组织的研究发现,成年组中房颤者mtDNA(4977)缺失突变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且mtDNA(4977)缺失突变不受心房压力、内径及其他心脏疾病等影响,这与年龄明显相关。所以,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老龄和房颤都是引起mtDNA(4977)缺失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发生和mtDNA(4977)缺失突变增加有关[2]。在房颤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可能是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老年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已比较肯定。传统的观点认为缺血会引起心房不应期缩短,心房电重构,可能是触发房颤的主要机制。Sino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部缺血并不明显改变缺血区心肌有效不应期,而主要是导致速度显著降低,而形成折返,使房颤维持。这又说明了缺血引发的房颤的主要机制应该是传导阻滞或延缓造成的折返有关[3]。据有关资料报道,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最多,占房颤患者的75%以上,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本文中有1例死亡患者就是个典型。临床资料显示房颤与脑梗死关系最密切,心脏病伴房颤者脑梗死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3.4倍[4]。本组伴房颤、脑梗死患者5例。 国内刘莉等进一步指出线粒体是除细胞核以外唯一含有DNA的细胞器,其mtDNA编码
了呼吸链13个蛋白,2个线粒体rRNA,22线粒体tRNA,对维护线粒体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核基因组DNA不同的是mtDNA非编区域很少,缺组蛋白保护,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薄弱。(1)年龄老化使心肌线粒体更新速度变慢;(2)不能通过细胞分裂来稀释这些损伤,使氧化损伤不断积累,最终导致mtDNA出现突变、重排、缺失等。10%以下的mtDNA异质性不影响细胞表型,但突变的mtDNA会通过克隆化无性繁殖替代正常mtDNA出现突变mtDNA均一化,细胞呼吸功能受损,凋亡启动阈值下降,细胞形态和代谢老化性变,mtDNA突变可导致老年人心房颤动等[5]。 总之,我们深信老年冠心病的康复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活血化瘀疗法,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长期服用核酸类制剂,可能成为老年冠心病康复的一条新途径,值得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Brunde BJ,Van Gelder IC,Henning RH,et al.Circulation,2001,103(5):684-690.
2 Lai LP,Tsai CC,Su MJ,et al.Chest,2003,123 (2):539-544.
3 Sinno H,Derakhchan K,Libersan D,et al.Circulation, 2003,107(104):1930-1936.
4 刘悦琴(译).Michelena HI,EIekowiI MD.75岁以上房产患者的治疗.心血管病进展,2001,22:58-59.
5 刘莉,程蕴琳,黄峻.心肌老化的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310-31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析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情况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改良小切口腋臭根治的手术方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