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讨核酸对老年冠心病的康复疗效

摘要:  目的 观察核酸对老年冠心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68例老年冠心病人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察。结果 核酸对老年冠心病的总有效率为86.8%,其临床控制(康复)、显效率为70.6%。结论 核酸对老年冠心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关键词: 核酸;老年冠心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酸对老年冠心病是否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减少心肌缺血相关事项和康复作用的观察。我们从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68例老年冠心病应用核酸1年以上,进行观察随访,效果满意,核酸对老年冠心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稳定性心绞痛老年冠心病患者68例,男4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最大84岁,最小61岁,平均6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8个月。本组合并高血压52例,脑梗死5例,中风后遗症4例,经造影确诊准备手术者为3例,置管术后欠佳3例。选择标准:根据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止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于上海)修订: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炎,也无冠状动脉栓塞或心肌病的证据;男40岁,女45岁以上的病人,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呈阳性而无其他原因;心电图有异常Q波及/或ST-T段有符合心肌梗死的衍变,血清酶增高。本组有6例患者又经造影确诊;同时绝大部分病例是在临床用多种扩血管、活血化瘀、保心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而辅以应用核酸的病例。
    1.2  方法
  系用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胶囊剂,净含量350mg/粒,内含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200mg,其主要功效成分为核苷酸,核苷含量>57%。每日2次,每次2~3粒,早晨空腹、晚饭后1h各1次,温水吞服,适加大饮水量,以利新陈代谢,连服1年以上。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即追踪和随访对比服用核酸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看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及心电图改变。康复(临床控制):症状控制,病人自觉症状如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憋气、心绞痛等均消失。且原心电图,诸如T波倒置,ST段的改变或房颤、室颤、后壁心肌缺血、梗死等基本正常。显效:劳力型心绞痛,经治后心绞痛症状降低两级,原为Ⅰ、Ⅱ级者基本消失。即在较重超过日常的体力活动,基本上不出现心绞痛3个月以上及不用硝酸甘油。心电图大致正常。有效:劳力型心绞痛,经治后心绞痛症状降低Ⅰ级,硝酸甘油或用一半以上,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稍有改善者,心电图无改善。
    2  结果
    2.1  功效观察
  核酸治疗老年冠心病68例,总的有效率为86.8%(59/68),无效10.3%(7/68),死亡2.9%(2/68),服用核酸时间较短,1例房颤突发心衰猝死,1例合并肝癌晚期死亡。本组并发高血压、脑梗死、中风后遗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高血压大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控制共47例,90.4%(47/52),置管术后欠佳3例,症状明显改善,而造影后准备手术的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患者本人不愿手术,且口服核酸后功效明显,准备长期观察治疗。
    2.2  症状与体征观察
  见表1。表1  症状与体征观察(略)
    2.3  核酸用量、时间、效果观察
  见表2。表2  核酸用量、时间、效果观察(略) 3  讨论
       
  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认为人类的衰老在微观世界往往表现为细胞的衰老、受损,尤其染色体受损线粒体储存能量的细胞器受损和数量下降。其遗传指令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及细胞缺少能量致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生理代谢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补充核酸可提供足量的生命物质、能源、酶和辅酶的数量及活性(如腺苷、辅酶Q、溶酶体、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TP合成酶、肌浆网等),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用核酸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HP
    疾病社会负担测量方法探讨及其意义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流式细胞术检测反义核酸对HLA
    T细胞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大鼠佐剂关节炎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椎弓根置钉技巧探讨 附62 例报告 
    椎弓根置钉技巧探讨 附62 例报告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致急性尿潴留1例
    探讨间接粘结技术新进展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探讨 附8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