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
|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阑尾周围脓肿于急性期行Ⅰ期手术切除,均痊愈。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Ⅰ期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节省治疗费用,消除感染源,避免复发和保守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基层外科临床的重点工作,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阑尾周围脓肿病人30例,对23例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2~60岁,发病时间3~12天,有80%以上患者入院前做过不同程度的抗感染治疗,15例选择麦氏切口,8例选择下腹部腹直肌切口手术,术中发现阑尾根部穿孔者10例。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3例阑尾周围脓肿均于急性期行Ⅰ期手术切除,且都放置引流管,经充分引流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9天。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48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5日伴发热2天”为主诉入院,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在村卫生所输液及中草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 38.2℃,P 86次/min,R19次/min,BP115/75mmHg;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右下腹触及一约4cm×3㎝大小的包块,质中,边缘光滑,界限不清,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min,结肠充气试验和闭孔肌试验均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8×109/L,HB 120g/L;L 12.8%,N 87.2%;胸、腹部透视未见异常;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占位可能。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拟行阑尾切除术,保护切口,探查见一约4cm×3cm×3cm大小的包块,与大网膜、肠系膜粘连包裹,用手指在直视下仔细钝性分离粘连,见包块内有淡黄色粘稠脓液流出,量约10ml,吸净脓液,包块内见阑尾呈暗褐色,化脓穿孔,阑尾根部充血肿胀,常规处理阑尾系膜、切除阑尾、消毒残端荷包缝合,并用网膜将其覆盖缝扎;同时消除坏死物,用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吸净,腹腔不留残余液体,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恢复良好,9天痊愈出院。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如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右下腹扪及一边界不清的触痛性包快,应首先考虑本病[1]。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包块对本病诊断颇有价值。唯中老年患者需与回盲部肿瘤相鉴别,一般的讲,回盲部肿瘤其起病形式多较缓慢,病程中多有反复的右下腹疼痛病史,患者常有贫血、消瘦、便血等症状,B超示包块性质为非混合性。 传统的观念对急性阑尾周围脓肿采用综合、对症、非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时间长,疗效并不满意,部分患者可因脓肿破裂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或肠梗阻,仍需手术治疗,此时术后常可并发肠瘘,腹腔严重感染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保守治疗不能避免阑尾炎的复发和阑尾周围炎性肿块引起的并发症。近年已有对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手术切除治疗的报道,亦有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择期再做阑尾切除术的报道,以待提高疗效,寻求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我院亦做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Ⅰ期手术切除的探讨。Ⅰ期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节省治疗费用,消除感染源,避免复发和保守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3.1 掌握好适应证 起病后3~12天内手术,时间愈早,效果愈好,时间长,炎症已控制的阑尾脓肿,不强求Ⅰ期手术切除。 3.2 提高手术技巧 切口选在脓肿内侧旁或腹直肌切口,时间短的也可选用麦氏切口,术野暴露尽量充分,急性阑尾周围脓肿与周围肠管、网膜粘连疏松,易于钝性分离,但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避免损伤炎性水肿的肠管、血管。阑尾基底穿孔可盲肠浆膜水肿较重者,仅做根部稍稍结扎,将临近的系膜、皱襞等组织缝合覆盖,用大网膜填塞等,能减少肠瘘的机会;同时要切除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消除坏死物、粪石等。用抗生素液(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并吸净,腹腔不留残余液体,则可以减[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烤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