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
|
讨论 黄韧带为连接上下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壁和神经根管的后外侧壁。其厚度和宽度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有所差异,其中腰段最厚,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可出现病变,增生肥厚,以腰段为多见,可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和腰脊神经根,引起腰腿痛[5]。 黄韧带由于解剖位置的特点,其增生肥厚的病理性改变在传统的X线检查中不易被发现,CT检查可以较好的显示黄韧带,可直观显示黄韧带病变的原因是单纯肥厚还是合并骨化[6]。为了进一步加强影像学诊断中对黄韧带骨化程度的估计判断,为治疗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术式提供依据,我们对黄韧带附着部位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黄韧带附着部位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从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黄韧带的附着部位逐步增长,其中以第五腰椎最长;宽度逐渐增宽,其中以第四腰椎为最宽;附着部位最外侧的高度依次增高,其中以第五腰椎最高,但统计学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邱平,杨树萱.腰椎管狭窄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004,24(1):3436
2 阚敏慧,王立功,程爱国.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7):655658
3 李志军,蔡永强,李筱贺,等.椎板下棘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4):374377
4 张和平,刘尚礼,董炘,等.椎板下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3):254256
5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
6 王玉梅,林永,王向东,等.黄韧带病变的MRI、CT诊断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7):1329133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析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