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
|
bsp; 2.2.3 胃癌患者血清OPN和CEA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按PTNM分期,Ⅰ期OPN和CE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Ⅰ、Ⅱ、Ⅲ、Ⅳ期各组之间比较OPN有显著差异(P<0.01),CEA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程度组(N0、N1、N2、N3)之间比较,OPN和CEA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无远处器官转移时OPN和CEA也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OPN和CEA与胃癌的分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以肿瘤直径5 cm为界, OPN和CEA与胃癌的大小无相关性(P>0.05)。见表2。表1 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患者血清OPN、CEA质量表2 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血清OPN、CEA质量浓度的比较 2.2.4 手术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OPN和CEA的变化 我们比较了63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OPN和CEA的质量浓度,除Ⅰ期的OPN外,术前和术后均有显著差异,见表3。表3OPN和CEA在胃癌手术前后的比与术前比较,1)P<0.05,2)P<0.01 3讨 论 OPN通过其受体整合素和CD44等发挥其生物学功能。OPN不仅与骨组织的发育矿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泌尿系统结石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而且可能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4]。近年来,OPN作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受到了广泛关注。Senger等在1988年应用Western blotting研究发现,肿瘤病人外周血中OPN表达明显增高[5],1997年Singhal等应用ELISA方法检测了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OPN水平,发现其与肿瘤的转移及病人的预后相关[6]。随后在大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的研究中发现,OPN是一个颇具潜力的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79]。CEA是一个广谱性的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疗效监测、复发判断和预后评估。 &nb
sp; 我们检测了63例胃癌患者血清OPN和CEA水平,除Ⅰ期外,其余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两者可以作为胃癌肿瘤标志物,但早期诊断价值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OP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EA,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OPN和CEA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两者可能均不具有组织特异性。胃癌不同分期之间OPN和CEA的质量浓度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两者可作为胃癌临床进展的评估指标。 不同淋巴结转移程度组之间OPN和CEA的质量浓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无远处器官转移组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胃癌诊疗的过程中,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对于小的转移灶还缺乏好的诊断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影像学。我们的研究结果或许可以为胃癌转移的诊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OPN和CEA的联合检测也许对胃癌的转移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也表明,OPN浓度与转移灶数目有关,转移灶数目越多,浓度越高[6]。 手术前后OPN和CEA的质量浓度,除了Ⅰ期外,Ⅱ、Ⅲ和Ⅳ期均有显著差异,提示外周血OPN和CEA的质量浓度能够反映患者的荷瘤状况,可以作为监控胃癌病人治疗效果的指标。虽然本研究术后验血的时间不是非常固定(10 28 d),但仍可看出手术前后OPN和CEA的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由于缺乏特异的标志物,临床上胃癌治疗效果的评判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OPN和CEA的联合检测或许可以在胃癌的疗效评估,特别是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总之,OPN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疗效判断均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由于CEA等传统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敏感性较低(只有30% 60%),我们分析了CEA阴性胃癌的OPN水平,发现27例CEA阴性的胃癌中13例OPN阳性,因此,我们认为OPN以其较高的敏感性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在胃癌治疗中和治疗后应联合检测OPN和CEA及其他标志物,以提高它们的诊断价值。同时,有必要对OPN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需要弄清OPN在早期胃癌和术后复发病人中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下一个医学论文: 研究铸造镍铬合金核桩冠在修复上前牙时的断裂模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