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讨正负压置换治疗鼻窦炎的操作及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正负压置换治疗鼻窦炎的操作及护理体会。方法:使用吸引器具,使窦腔形成负压,负压时鼻窦内的分泌物被引流到鼻腔吸去除掉,鼻腔正压时药液则流入鼻腔内,如此反复冲洗引流鼻窦分泌物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经过 1~3个疗程的治疗,392例患儿中,痊愈 301例,显效 72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7%。结论:鼻窦置换疗法操作简单易行,患儿易于接受且疗效迅速可靠。
 
关键词:置换疗法;儿童;鼻窦炎;护理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鼻窦开放根治术及内镜下功能性鼻腔、鼻窦微创手术不失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但儿童鼻窦结构发育尚未完全,鼻及鼻窦皆有较好的生理功能。炎症造成的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可逆性大,而且对药物敏感,故儿童慢性鼻窦炎应以保守治疗为主[1]。鼻窦置换疗法是采用负压吸引使药液进入鼻窦反复冲洗引流鼻窦分泌物并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效果好、无创伤等优点。2007年6月~2008年9月我科门诊采用鼻窦置换疗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39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92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 214 例,女178例,年龄2~1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鼻腔检查: 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鼻窦CT或X线检查:窦腔模糊、密度增高,窦壁黏膜增厚,有时可见液平面。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让患儿仰卧垂头位3分钟,垫肩,务使颏部与两外耳道口同处于垂直面上,使所有鼻窦的窦口均处于下方,在两侧鼻腔滴入1%麻黄素液使黏膜收缩开放窦口, 清洁鼻腔内鼻涕。3分钟后将连接在吸引器(负压<180kpa)的置换橄榄头塞闭治疗一侧鼻孔, 同时指压对侧鼻翼使该侧鼻孔关闭, 嘱患儿断续的发出“开”音, 同步开动吸引器, 此时软腭上举封闭鼻咽后腔, 使鼻腔处于负压, 低于鼻窦内压力, 于是窦内脓液经窦口排入鼻腔并吸除,反复行之, 约1分钟后停止。最后再自两侧鼻前孔徐徐滴入麻黄碱、庆大霉素针与地塞米松针的混合液于鼻腔内约2~3滴。每日一次或两次,5~7天为一疗程。
  1.3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耳鼻咽喉诊断学》[2]。经过 1~3个疗程的治疗,392例患儿中,痊愈 301例,显效 72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7%。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儿首次接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治疗前易出现紧张、哭闹、不配合等反应,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为解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前应向家属如实说明治疗过程及可能引起的小儿不适和抵抗,有助于家长的正确理解和患儿的良好配合。
  2.2操作要点
  2.2.1摆好体位
  患儿处于仰卧位,肩下垫枕、伸颈垂头,鼻孔朝向天花板,使颈部与外耳道口之连线与床面垂直。年幼不合作者,家属或另一助手扶按患儿,便于安全操作。
  2.2.2负压适宜
  连接负压吸引器的电源并调节好压力,负压不能超过180mmHg。每次塞住鼻孔约1~2 秒后急速移去,时间过长,可引起头痛、耳痛或鼻出血。
  2.3健康教育
  正确滴药,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滴鼻药法:滴药前先排出鼻内分泌物,平卧、以枕垫高肩部使头后仰,每侧鼻孔滴入药液 2~3 滴,以药液不流入口内为宜,保持原体位3~5min之后嘱患儿起来擤鼻,尽量把分泌物擤干净。
  向家长强调患儿坚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交代回家后仍应按时、按量用药和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告诉患儿及其家长儿童慢性鼻窦炎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是鼻窦炎的主要原因[3]。提醒患儿与家长应注意预防受凉感冒,保持鼻腔通畅,注意合理营养,适当加强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3 讨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因急性鼻炎、鼻窦炎反复发作所致。久之可影响患儿身体和智力的发育,甚至可能继发全身性疾病。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关键是保持窦口鼻道复合体这一通道的引流通畅。鼻窦置换疗法系使用吸引器鼻腔具,使窦腔形成负压,负压时鼻窦内的分泌物被引流到鼻腔吸去除掉,鼻腔正压时药液则流入鼻腔内,从而达到正负压置换治疗的目的[4]。用此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 操作简单易行,患儿易于接受且疗效迅速可靠,从而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减轻发病症状、缩短发病时间、延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疾病社会负担测量方法探讨及其意义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椎弓根置钉技巧探讨 附62 例报告 
    椎弓根置钉技巧探讨 附62 例报告 
    探讨间接粘结技术新进展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探讨 附8例
    深圳医院院内传染病防治管理方法的探讨
    探讨小切口内镜下超声刀甲状腺手术的临
    探讨血脂测定在精神病患者非醇性脂肪性
    探讨改良线栓对局灶脑缺血模型制备的影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