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
|
时应及时给予安慰。 2.3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心理护理是早日康复的必要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患者醒来后,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患者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害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这时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3.2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比如给予积极的暗示以减轻疼痛,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3.3帮助患者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患者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含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3.4鼓励患者积极对待人生 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患者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者,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有一部分患者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造成躯体缺陷的患者必然产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患者,护士术前 要交代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3小结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作用,
以及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手术是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对机体的一种创伤,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心理应急与适应的过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安全顺利的进行手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接受手术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2]。 参考文献 [1]李敏、王锋、闫艳平,等.护理干预减轻手术室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534. [2]朱红.实用心理护理技术.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4-31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谈在急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正负压置换治疗鼻窦炎的操作及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