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观察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护理及预后

摘要:  目的 观察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护理及预后。方法 对入托体检以及儿科儿保门诊就诊过程中3~6岁男童诊断小儿包茎的478病例采取气囊扩张手术治疗。结果 良好439例,欠佳26例,扩张失败13例。以扩张术失败的病例与预后好的病例对照作χ2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术后良好的护理对其预后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儿包茎 气囊扩张术 护理 追踪

   小儿出生时,包皮与龟头即为粘连,于2岁左右自然分离,如果4岁仍未分离视为包茎。小儿包茎目前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为22%~32%,随着年龄的增长,包茎的发病率逐渐下降。大部分包茎患儿由于包皮口过紧排尿不畅,存在尿垢而经常发生炎症,并影响其发育,并且由于包皮垢的刺激而发生炎症以及手淫等不良习惯,严重的发生癌变,故对患儿的身心造成影响[1]。
    我院于1998年开展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取得满意效果,回顾几年的手术经验和术后追踪,术后的护理对于小儿的创面愈合以及减少患儿的身心痛苦尤为重要,故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治疗资料完整的478例患者做回顾性调查,总结经验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的选取  对入托体检的3~6岁的男童发现小儿包茎的以及儿科儿保门诊就诊过程中诊断的病例并采取气囊扩张手术治疗的共478例,其中4~6岁326例;6~13岁98例;2.5~4岁的54例;均无其他并发疾病。
    1.2  手术方式  局部常规消毒铺巾,阴茎根部局部麻醉,待2~3min麻醉起效之后采用气囊扩张方式使包皮与龟头逐渐钝性分离至冠状沟,清洗尽局部尿垢或结石后,涂以红霉素软膏少许,及时回翻包皮。
    1.3  术后护理
    1.3.1  常规家庭清洗  每日以0.02%高锰酸钾溶液局部浸泡,每次10~15min,每日3次。
    1.3.2  门诊换药  术后于儿科门诊小换药3~10天,直至包皮能顺利上翻,龟头及包皮内侧板黏膜光滑无感染。
    1.3.2.1  常规换药  采取上翻包皮后以0.5%甲硝唑溶液冲洗,在包皮与龟头分离的创面上涂以红霉素软膏后回翻包皮即可。
    1.3.2.2  包皮局部伴随水肿患儿的换药  术后第二天仍轻度水肿的须加入少许可的松软膏涂抹;少数局部水肿严重但不伴红肿的可在严格局部消毒后,在水肿部位最低点行针刺放液1~2次,并静脉滴注抗生素2~3天,待水肿完全消退后常规换药即可。
    1.3.2.3  包皮口紧张或肥厚患儿的换药  对包皮口紧张或肥厚的患儿,换药前须用气囊或止血钳反复扩张松弛包皮口,至能顺利上翻为止。1.3.3  术后注意事项  严禁患儿及家属未经医生允许自行上翻包皮,以防止包皮口紧张患者和术后局部肿胀时包皮回翻困难致局部嵌顿坏死。
    2  术后追踪分析方法与结果
    术后半年始采取进幼儿园或电话、门诊随访方式,对478例术后患儿进行追踪调查。调查结果分为:(1) 良好:包皮上翻顺利,局部无粘连无瘢痕;(2)欠佳:包皮上翻暴露龟头不全,冠状沟局部粘连;(3) 扩张术失败:包皮口紧张,龟头无法暴露或包皮口局部瘢痕挛缩。因疗效欠佳的患者再次分离后良好尚可归为预后好,以无效病例与预后好的病例对照作χ2检验并做统计学分析,χ2值为8.46,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  478例术后患儿疗效分析
    3  讨论
    小儿包茎气囊扩张术是目前小儿包茎治疗疗效尚好、无创、无痛苦、无环切致瘢痕挛缩风险,手术简单易行,在一般门诊可施行。且目前国内应用该法较常见。但为了使局部恢复更好,减少患儿身心痛苦,故术前病例的选取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应用SPECT观察激素对股骨头血流动力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
    镧示踪观察兔视网膜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
    烧伤创面单纯疱疹 型病毒感染的临床观
    上尿路手术应用双J导管的观察与护理
    中 晚期食管癌病人行低氧放疗的观察与
    浅层X线放射治疗巨大型尖锐湿疣疗效观
    浅层X线放射治疗巨大型尖锐湿疣疗效观
    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
    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
    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