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 |
|
判断失误。
在基层医院,因为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之体检不细致,未能详问病史,而忽视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的神经系统检查,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或病人主诉或发病早期症状而主观判断。加之未做有效的检查,如CT、脑血管造影等,导致客观上误诊。值得注意的是,脑膜刺激征是本病的主要体征。有时也因症状的不典型而忽视了该项检查或没有动态观察也可造成诊断歧途。 腰穿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Tunela指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破裂前不能依靠CT,要选择腰穿。而血性脑脊液则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误诊对预后的影响。由于误诊可导致治疗错误而延误病情,影响预后,本组病例6例死亡占17.1%,无效4例占8.75%,误诊时间越短预后越好。本组病例治愈19例均为在短时间内纠正误诊,调整治疗所取得。总之,老年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值得在临诊时高度注意,要重视详细询问病史,细致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检查,注意捕捉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尤其要重视突然发病的起病方式以及重视腰穿和脑脊液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能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赵玉虎.国外医学·脑血管局部分册,1994,2(2):90-93.
2 刘锡明. 内科讲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62-264.
3 张沅昌.脑血管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01-208.
4 黄友歧.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58.
5 Tunelas.Neurosurgery,1992,2,30:7.
6 朱卫胜. 国外医学·文摘.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2(2):120.
7 Lorfus CM.Neurosurgery Quarferly,1992,2:44.
8 沈群,彭启晨.实用内科杂志,1986,11:604.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评估清喉利咽颗粒对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探析胶囊内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