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8月—2007年8月共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牵引、推拿和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后的表现。结果 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2~4个疗程后,其总有效率达92%,治愈率达77%,无效率为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部分病人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推拿;药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积累伤、急性暴力伤、遗传、妊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主要有腰痛、病变间隙棘突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坐骨神经痛及神经系统感觉异常、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等一系列表现。结合CT及 MR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达到92%以上[1]。在基层医院为骨科门诊常见病种。本院自2003年8月—2007年8月共收治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经综合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8岁。其中以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为多,有116例,其他节段及多节段20例。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样疼痛、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异常,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脊柱侧突等体征,其诊断采用胡有谷标准[2],均经腰部CT及MR确诊定位,并排除由于腰椎肿瘤、腰椎滑脱等所致椎管内压迫或腰骶筋膜纤维织炎、骶髂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等所致的干性神经痛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  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使腰椎间盘间隙增大,造成椎间盘内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紧张,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善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方法:让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绑好腰椎牵引带进行牵引。其重量视病情及耐受力调节,一般为10~20kg,每次30min,每日牵引2次,15天为1个疗程。
    1.2.2  推拿  在突出腰椎的上下及两侧应用推压、震动、牵拉、旋转等不同手法进行推拿,使肌肉松弛,气血循环加强,解除神经根压迫及使椎间盘还纳。每次15min,每天2次,15天为1个疗程。
    1.2.3  药物  (1)对于疼痛难忍,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炎和止痛药物口服。或用醋酸强的松注射液50mg、维生素B12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针3ml、生理盐水8ml,抽到注射器内混匀,在病变椎间隙的两侧,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3cm左右,回抽无血后将药液缓慢均匀注入。每5天封闭1次,连续3次。(2)对于急性期脊神经根袖处水肿较为明显的病例予静滴甘露醇、丹参、地塞米松等消除水肿,连用7天。(3)对于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的患者同时给予仙灵骨葆及钙片口服,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1.2.4  其他  卧硬板床休息3周,预防感冒及便秘,待症状明显好转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做轻微下地活动。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蒋位庄等[3]所定标准,分为腰痛临床治愈、好转、无效三级。临床治愈:腰腿疼痛等症状消失,腰外形和活动均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增加30°以上;好转:腰腿疼痛等症状减轻,腰外形和活动改善,直腿抬高试验增加15°以上;无效:腰腿疼痛等症状无减轻,腰外形和活动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无增加。
    2.2  治疗效果  每2个疗程间隔1周,经过2~4个疗程,临床治愈105例,好转20例,无效11例。据跟踪随访及统计,11例无效病人均在45岁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纤维化、老化,其周围和小关节内骨赘进行性增生,椎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后均经手术治疗治愈。
    3  体会
    椎间盘突出多数为慢性劳损所致,少数是急性损伤。本病产生腰腿痛的原因除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外,还有变性的髓核组织释放的组胺等化学炎性物质及自身免疫性炎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疾病社会负担测量方法探讨及其意义
    推拿松肌及整骨手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
    CT引导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
    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的CT检查
    腰椎间盘退变与炎症介质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