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泌尿系管理

摘要:外伤性截瘫患者多为神经源性膀胱,其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肾衰竭是其晚期的首要死因。就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及泌尿系管理进行综述,提出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降低膀胱内压,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防止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肾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外伤性截瘫 泌尿系管理

     护理外伤性截瘫患者由于脊髓损伤致膀胱功能失调,导致排尿障碍,易引起上行尿路感染。如果反复发作,终必导致肾实质损害,或使已有的损害继续恶化。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肾衰竭是导致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做好截瘫患者的泌尿系管理不但能够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患者日常生活上的痛苦,降低其心理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1  外伤致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分型
    1.1  无张力膀胱  见于脊髓休克期,此时膀胱感觉及运动功能全部丧失,无张力膀胱在此期可以膨胀的很大,患者也感觉不到排尿的需要,直到膀胱壁的弹力阻止它再扩张时,尿才通过膀胱颈流溢出来。这是一种充溢性失禁滴流排尿,如不及时处理可使膀胱过度膨胀,引起肌纤维断裂和出血,此称无张力膀胱。
    1.2  自律性膀胱  伤后数日或数周在脊髓损伤未恢复时,脊髓反射性排尿功能尚未建立之前,膀胱尿液充满时,膀胱壁可出现微弱收缩反应,此为膀胱壁使神经所发生的冲动反应,因其低微需用力压迫才能排尿,且不能将膀胱排空,残存尿可达150~250 ml。
    1.3  反射性膀胱  如损伤性平面在胸腰段以上,由于膀胱低级中枢功能尚完好,经训练后可使膀胱排尿具有反射性,当膀胱胀满时,患者有下肢部胀满感觉或者出汗以及其他不适,此时用手摸大腿根部内侧或会阴部即可排尿,但残存尿液约50~90 ml。
    2  外伤致脊髓损伤泌尿系管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起病急骤而危重,常有强烈的内心紧张和无法控制的濒死感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其表现为从恐惧、焦虑、失望到逐渐适应的心理变化过程。他们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自己的病情、症状和痛苦,希望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迅速而有效的治疗。因此,护理中不能只讲道理,要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去掉其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而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保留尿管易引起尿道周围炎或尿道周围脓肿,因此要做好护理工作。尿管不要过粗,过粗易压迫尿道黏膜,又阻碍尿道腺体分泌和排泄,并易引起炎症和化脓。一般成人以12~14号为宜。尿管插管深度要合适,男性一般为17~20 cm,女性为5~6 cm(成人),其尖端超过尿道1~2 cm为宜。插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尿管应连接一次性无菌贮尿袋并挂于床旁,防止尿液逆流而引起感染。根据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不同,张力性膀胱应将留置尿管持续开放,以免膀胱因过度膨胀而损伤;自律性膀胱应将尿管定时开放,开始1~2 h开放1次,在每次开管放尿时,应按摩膀胱部,注意尽量将尿液排空,这样可使膀胱壁逐渐地、有规律地承受一定的压力,以利于训练膀胱肌的收缩功能;反射性膀胱患者如能有规律地定时排尿,可酌情拔除尿管。
    2.3  预防结石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没有从事适当的活动,而以后逐渐延长至4~6 h开放1次,且患者为了减少麻烦不愿喝水,可使尿少而色深,更易形成结石。故应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应在3000 ml以上,以维持正常尿量。插导尿管的患者如有结石可每周进行膀胱冲洗1次,冲洗应安排在排空后立即进行,依膀胱大小每次定量灌注,平均200~300 ml。可选用1∶5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时要求彻底,直到灌入液体和排出液体同样清亮、透明时为止。冲洗时要求翻身,保证每次冲洗都在不同的体位下进行,有助于膀胱内沉淀物排出。
    2.4  间歇导尿法  此法最早于1844年由Stromeyer提出,他推荐可采用定期冲洗的方法将尿液从膀胱导出。Guttmann提出了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他认为间歇性导尿可以使患者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外伤性上矢状窦中后2/3段损伤四例
    疾病社会负担测量方法探讨及其意义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肾出血
    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24例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活血定痛胶囊治疗外伤性顽固性头痛180
    33例手外伤早期处理失误原因分析
    椎弓根置钉技巧探讨 附62 例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