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头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
淫致病已渐退其次,人们承受的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重,情志刺激、精神因素已成为现代人致病的重要因素,头风病亦不例外。诸多情志变化中又以恼怒、忧思最为常见。 肝为刚脏,主疏泄,使人体气血调和畅达,阴阳平衡,维持机体的健康。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张山雷认为:“肝气乃病理之大门”。人的不良情志变化最易影响到肝而引起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甚则气血逆乱,阴阳失调而导致诸多病证。 “七情伤人,唯怒为甚。”(《东医宝鉴》)忧愤恼怒,怒郁伤肝,郁而化火,气火俱逆于上以犯清府,可致头痛发生;火热耗伤肝肾之阴,可致“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失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临证指南医案》)二者均可导致肝体失养,肝阳逆动而扰上窍,气血逆乱,头痛自生。肝郁或肝虚,气不畅达,血行无力则络脉瘀滞,气滞则津停,聚而成痰,如此则痰瘀痹阻清窍,清阳不升,浊气瘀积伏于脑络,亦见头痛。而头痛患者多伴有心烦易怒,两方面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 在生存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思虑、牵挂的事情越来越多。《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则气结矣。”情志不畅,致头颈部经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肖熙教授[3]认为,内伤头痛常因思虑过度而诱发,其基本病理为肝肾阴血不足,血虚脉络失养,阴虚阳亢所致。 3 性别因素 中医学强调因人治宜,故有必要就头痛发病的性别特点进行讨论。 女子有不同于男子的生理特点,即经、孕、产、乳。偏头痛常因月经而诱发或加重,而肝无论在生理功能上还是经络循行上都与月经有密切关系。金元时期刘完素就提出“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而天癸至到天癸竭这一青、壮、中年阶段,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年龄阶段,也是因工作生活压力、社会环境、情志等因素致头风病的高发期。叶天士言:“女子以肝为先天”,指出肝在妇女一生中的重要地位,陈莲舫则进一步强调女子“诸疾无不关乎肝”。 肝藏血,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有余于气则肝气易郁易滞,不足于血则肝血不足,情绪也易于变化。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其阴血易亏,一则不能涵养肝木,亢逆之木气上攻清窍而致头痛,即陈莲舫所言之“女子……肝营为虚,肝气偏旺”;再则血虚清窍失养亦可导致头痛。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而“女子属阴,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怒倍于男子”,其情绪易于波动,喜悲善怒,无论是因怒而致气血上逆、壅滞清窍,抑或是因郁而致气郁、气滞,均易伤肝,致使肝气失疏,气血失其冲和,气机逆乱,头痛发作。 4 不良生活习惯 古人重视养生,早在《内经》时代就提出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原则。而现代人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起居失常、运动减少、缺乏充足睡眠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导致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亦是头痛的常见诱因。 4.1 熬夜、失眠 时间与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的生理活动随时间节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觉醒现象,正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的表现。 睡眠是人体气血运行和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机体阴阳平衡的一种表现,睡觉过晚,则违 反了阴阳消长的规律。晚11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属于子时,阳气开始升发。《景岳全书》说:“人身之阳气,亦与一日四时气同,故子后则气生。”“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子时始睡,由于阳气升而不潜降,机体处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灵枢·大惑论》)这样一种阴阳不相顺接的状态,极易引起气机失常,扰乱清窍,而致头痛。 明·张景岳《质疑录》提到:“然肝藏血,人夜卧则血归于肝,是肝之所赖以养者血也。肝血虚,则肝火旺;肝火旺者,肝气逆也;……肝血不足,……为目眩、为头痛……。”肝为罢极之本,人卧则血归于肝。在失眠或熬夜状态下,血不能归藏于肝以养之,可破坏人体气血升盛降衰规律,使之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不同的生理、病理以及情绪方面的变化。魂以血为舍,血不归藏,一则魂无舍可居,影响神的正常功能,产生一系列精神症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有关肝脏储备功能的检测和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谈健身锻炼对老年人体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