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的影响 |
|
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而银杏叶注射液低剂量组则无明显差异。 2.2 对细动脉流速的影响 与滴加肾上腺素前流速相比,滴加后2、4、6、8时各组细动脉流速均有明显缩小(P<0.01);10min时阳性对照组与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细动脉流速恢复到滴加肾上腺素前水平, 阴性对照组,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细动脉流速仍未恢复到滴加前水平(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min时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4min时阳性对照组与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6min时,阳性对照组,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及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8min时阳性对照组,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0.05);10min时,阳性对照组,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及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1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管径的影响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表2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流速的影响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2.3 对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的影响 与滴加肾上腺素前相比,滴加后2min,10min各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均有明显缩小(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min时各组差异无显著性,10min时阳性对照组与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3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的影响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1 2.4 对局部微循环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对局部微循环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l
t;0.01)。表4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 3 讨论 微循环一般是指细血管网络中的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最基层结构,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4]。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微循环障碍是AMI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之一[5]。肠系膜循环系统是机体最大的血管床之一,与全身循环密切相关。 肠系膜循环的调节机制不但对脏器局部有影响,对全身循环亦有影响。而分布在肠系膜动脉的血管周围神经中,交感神经(主要是肾上腺素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细血管对体液因素的调节非常敏感,其中肾上腺素作用可使血管收缩,微循环血流量减少[6]。这与中医学认为暴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影响及血,可致血瘀的理论根据一致。本研究选用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直接收缩肠系膜血管平滑肌,促使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形成微循环气滞血瘀[7]。 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后,各组局部区域中的细动脉管径,细动脉流速,恢复时间及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等指标明显下降,甚至为动脉闭塞,毛细血管网交点消失,说明模型成功。在预先给大鼠银杏叶注射液后再在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后,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细动脉管径,细血管流速均比同一时间点时阴性对照组高,对毛细血管网交点及细血管流速恢复时间也有改善作用。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的微循环流速在给肾上腺素6min后的时间点中,比同一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快,而细动脉管径在10min时也比阴性对照组恢复好,对毛细血管网交点及细血管流速恢复时间没有明显作用,银杏叶注射液低剂量组对所测指标没有明显作用。提示银杏叶注射液对产生微循环障碍的血管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注射液对局部滴加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这为临床上治疗肠道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凡华, 卢元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谈心内科带教护生的方法及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