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析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

摘要:  目的 总结7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加强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培训;气管切开术后的重点护理措施及管理工作的方法;严格呼吸道管理,做好气道湿化及适时吸痰。结果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使危重患者得以抢救成功。结论 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护理管理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通气中的科学管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护理与管理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总结2005年10月~2008年5月78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气管插管35例,气管切开53例,包括气管插管后改行气管切开10例。
    2  术前准备
    2.1  环境管理  病室内应光线充足、安静,经过有效的空气消毒,室内湿度要求18 ℃~22 ℃,相对湿度60%~70%。床边备有抢救包、气管切开包、氧气、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盐水、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纱布、抢救车及急救药品等。
    2.2  病人准备  按常规和医嘱做术前准备工作。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在术前2~3 min进行简要的讲解,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让病人了解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帮助病人建立一个清晰、能实现的目的体系,让病人树立高度的信念,避免有害意念和防止意外拔管。
    2.3  医务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操作步骤,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各参考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故障的排查及各种应急处理工作,严格无菌操作,选派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护士做责任护士。及时掌握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督促检查护理目标的实现情况,不断调整护理计划,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3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设专人护理,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恒定,室内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用500 mg/L“84”消毒液拖地,每4 h一次。严格控制探视制度,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操作前后洗手,进入病室内应穿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更换拖鞋,以减少感染机会。
    3.2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如发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立即检查气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套管自气管脱出或压迫气管,注意创缘及套管内有无出血,如有出血情况应警惕窒息,必须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3  切口处理  切口常规换药,2次/d。遇有污染应随时更换。套管固定带系牢,松紧度以能容一指为度,注意观察系带松紧度并及时调整防止脱管。观察有无感染和皮下气肿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做细菌培养。
    3.4  气管内套管的护理  保持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关键,套管口覆盖1~2层无菌湿纱布,纱布干后要及时更换。内套管也是细菌寄生的重要部位,每天取出清洗、消毒2次,痰多时每4~6 h清洗消毒一次[1]。我们采用煮沸消毒法。吸痰后将内套管取出煮沸15 min,彻底清洗后再煮沸15 min即可。
    4  呼吸道管理
    正常人上呼吸道有滤过、调节湿度及混合空气作用,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管的建立使吸入气体绕过上呼吸道,因此必须湿化气道。
    4.1  气道湿化  我们采用持续湿化法: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剪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 cm,以0.2~0.4 ml/min的速度滴入,注入量应在200~250 ml/d[2]。湿化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16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痰液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100 ml+沐舒坦30 mg+庆大霉素8万u。持续滴入湿化液更接近气道的生理湿化状态,并且滴入速度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硅胶假体胸大肌下植入隆乳术若干问题探
    无创面罩 鼻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镇静效果
    非侵入式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研
    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有机磷
    探析小儿意外烧伤的现场救护与防范
    探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探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
    探析人文教育弱化引发的医疗缺陷
    探析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情况
    探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