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 |
|
较用药前INR值相比,P<0.05;#较用药前INR值相比,P<0.05。 2.2 食物组 食用大白菜第1、2、3周后测INR分别与食用前相比较,<250 g/d组均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50 g~500 g/d组第1、2、3、周分别与食用前相比INR均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观察中未出现栓塞性并发症。表2 食用不同量大白菜前后INR变化组别 n 用药前INR 用药1周后INR 用药2周后INR 用药3周后INR<250g/d 30 2.09±0.31 2.01±0.32* 1.98±0.31* 1.99±0.30*250g/d~500g/d 30 2.15±0.28 1.78±0.25# 1.75±0.23#Δ 1.76±0.26Δ *与用药前INR值相比,P>0.05;#与用药前INR值相比,P<0.05;Δ与用药1周INR值相比,P>0.05.3 讨 论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其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转变为氢醌形式,致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产生障碍,导致产生无活性的凝血因子,从而抑制血液凝固,这就需要待已合成的凝血因子耗竭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华法林服用后2~3 d方起效,4~5 d天达稳态。多种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华法林的代谢使其抗凝作用增强或减弱,药物和食物是重要的两大方面。本研究重在分析常用药物和食物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发生改变的时间及程度。在我国,抗生素是最常用药物,除改变华法林代谢外还可以杀灭肠道菌,而肠道菌合成维生素K是人体维生素K的一个重要来源。喹诺酮类、头孢三代、大环内酯类是使用最广泛的3大种类。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在1周内明显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头孢三代虽然显示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使INR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在资料统计中,有1例使用头孢曲松后INR升高达5.19。INR升高同时伴出血症状可以引起患者重视及时监测,适时调整华法林剂量,避免危险发生,但是还有多数患者INR已有明显升高并无出血表现。我们观察中有73.9%的患者INR大于3.0短时间内无出血表现,如果忽视了监测,拖延久
了,一定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INR升高都发生在合用药物1周之内,且84.9%无任何出血表现,因此,服用华法林期间新增上述3类抗生素3 d以上需要监测INR,减少华法林剂量,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出血,重者危及生命。而且调整剂量后INR重新恢复需要时间长,本研究结果为7~14 d。抗生素是使用范围最广,机率最高,人员最多的药物,我们选择它作为研究对象。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小范围使用的药物与华法林也有影响,由于病例数少,未能作统计分析。综合分析后我们得出,药物对华法林产生影响快,影响程度大,后效应持续时间长。因此,短时间内(<3 d〉新增或减少药物可以不监测INR,3 d以上则需要监测。食物是人体维生素K的另一重要来源,主要是绿叶蔬菜和油脂类,其中绿叶蔬菜占到82%[4],以植物甲萘醌(Vit K1)形式存在,维生素K1可通过旁路被还原KH 2,华法林的抗凝效应能被小剂量维生素K1所拮抗。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K,以菠菜、韭菜、油菜较高,达236~436 μg/100 g,大白菜中等为89 μg/100 g,芹菜茎、萝卜、菜花、黄瓜含量较少为30~40 μg/100 g,西红柿最少,仅5 μg/100 g[5]。在我国北方地区,这些都是最普遍实用的蔬菜,大白菜就是最常食用的一种冬季主要蔬菜,为此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少量进食大白菜可以略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但不明显,大量食用1周后即可显著降低其抗凝效能,如果保持摄入量相对恒定,INR将稳定在改变后状态。由此我们得出,口服华法林时少量食用含维生素K中等量的食物,对INR影响并不大,尤其处在目标范围较高值,可以放宽监测时间,而非必须马上进行,大量食用1周后INR即会发生明显改变,需要监测,如长期保持此生活习惯,应该增加华法林剂量,使INR恢复目标范围。如果食用维生素K含量是大白菜数倍的食物,那么,连续进食1周之内需要监测。口服华法林对饮食无特殊限制,重要的是保持饮食稳定,相对恒定的饮食是安全的,饮食习惯发生明显改变时才会对其抗凝效能有显著改变,并且能够持续维持在后效应状态。患者不必因为食用了少量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频繁监测,亦无需因忌用含维生素K食物影响正常生活。我们主要对药物或食物单方面改变进行了观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药物食物同时改变,此状况INR变化会比较复杂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新生儿筛查G6PD时标本递送方式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关于健脾益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