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4例。3天内恢复者:实验组6例,对照组10例。3天后恢复者:实验组1例,对照组6例。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为间断性恢复过程,即经导尿后能自行排尿,第2天又不能自解,又行导尿,于第5天恢复。经行χ列资料的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手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单纯性导尿处理效果较优。
    3  讨论
    3.1  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手术病人常因伤口疼痛,影响腹肌收缩或会阴肛门部手术后疼痛,引起反射性尿道括约肌痉挛,以及腰麻、硬膜外麻后,因脊髓排尿反射受到暂时性的阻断或膀胱过度膨胀,逼尿肌张力松弛或消失,加之手术后病人卧床,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3.2  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尿潴留属于“癃闭”范畴。其病位于膀胱。膀胱是藏精所在,人身水液的通调有三焦之气化,下焦最为重要。气化则能出。水中有气,气则水,气中有水,水即气,气实而闭之,结于小肠、膀胱之间,气化不利,水道不能通调,遂成“癃闭”。中极为膀胱之募穴,具有解瘀开结之功效;关元,温化膀胱,对膀胱具有气化作用;气海,属于任脉,具有理气益肾化水之功效。中极、气海、关元穴均位于任脉,三穴合用益肾温阳,增补元气,温阳利水,从而达到使膀胱气化得利、小便自通的目的。任脉为“阴脉之脉”,任脉起于胞中,有“主胞经”的功能,为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之所,又为“生气之源”,主治小便不利。艾灸借其温热和药物的作用,而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之功效。通过艾灸中极、气海、关元穴,起到温通经络,加强传导功能,使小便畅通[1]的功效。
    3.3  小结  单纯性导尿治疗功能性尿潴留是通过排空尿液,促使膀胱收缩,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功能性尿潴留是通过中医的舒筋活血、顺气豁痰和西医的局部热敷按摩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等方法相结合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促使膀胱收缩,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通过上述处理,P<0.01,中西医结合医护术后尿潴留较单纯性导尿治疗尿潴留的效果要佳,且病人住院时间缩短,同时减少术后尿道感染的发生。这种

技术是中西医护理技术联合运用的一种创新,且简单易行,同时帮助我们解决了临床护理中的难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国杰.针灸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1.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疾病社会负担测量方法探讨及其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31例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
    浅论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西医结合治乳腺小叶增生症110例疗效
    心理及中西药综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进展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