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 |
|
摘要: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和后遗性的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婴幼儿化脑确诊主要 通过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细菌培养,早期误诊率高,故早期腰穿是避免误诊的关键。关于婴幼儿化脑的治疗问题,明确致病菌是有效治疗 的保证。目前临床上对地塞米松治疗化脑的评价仍有争议。对婴幼儿化脑一定要提倡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以便有效地减少婴幼儿化脑的 病死率、后遗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
关键词: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下称化脑)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个月~6个月18例,7个月~1岁10例,1~3岁8例,平均年龄8.5个月。 1.2临床表现: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不规则热),呕吐24例(66.6%),其中喷射性呕吐18例,咳嗽10例(27.8%),腹泻16例(44.4%), 拒乳23例(63.9%),前卤隆起20例(55.6%),易激惹、烦躁不安15例(41.7%),嗜睡21例(58.3%),哭声尖锐10例(27.8%),惊厥16例 (44.4%),肝脾肿大6例(167%),神经征阳性15例(41.7%),并发硬脑膜下积液8例(22.2%),脑室管膜炎3例(8.3%),脑积水5例(13. 9%)。 1.3实验室检查:36例均做腰穿,脑脊液均有改变,表现为外观混浊或稍混,白细胞(0.03~1.96)×109/L,蛋白定量0.6~9.6g/L,糖定量 <2.2mmol/L,氯化物80~126mmol/L。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12例,某中大肠杆菌2例,肺炎链球菌5例,脑膜炎双球菌1例,流感杆菌4例。CT检 查20例:硬脑膜下积液8例,脑积水5例,脑室管膜炎3例,CT扫描正常4例。 1.4确诊时间:20例入院后即考虑化脑,入院当日均进行腰穿检查确诊;16例早期误诊,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败血症8例,急性肠炎2 例,颅内出血3例,肺炎伴中毒性脑病2例,多因治疗2~4天无效,且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才行腰穿检查确诊。 1.5治疗和预后:36例经确诊后即采用大剂量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青霉素40万~60万ukg-1·d-1,头孢噻肟钠150~200mg·kg-1 ·d-1,疗程2~3周,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剂量每次0.15mg·kg-1,每6小时1次,共用4天,脱水剂及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应用等 综合治疗措施。住院4~28天,平均16天,治愈24例(66.7%),好转6例(16.7%),死亡2例(5.6%),自动放弃治疗4例(11.1%);26例随访 1年,发现继发性癫痫1例,听力障碍1例,智力低下2例,后遗症发生率15.4%。2讨论 2.1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和后遗性的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 2.2婴幼儿化脑确诊主要通过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细菌培养,早期误诊率高,故早期腰穿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本组36例中早期误诊16例(44 %)。误诊原因常见以下几点:①由于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新生儿及小婴儿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而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出 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常有激惹、食欲减低、腹泻、咳嗽等,易误诊为肠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②病程早期患儿多曾用过抗生 素,细菌感染部分受抑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脑脊液常规、生化特点不典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故易误诊。③重症感染的患儿如有败血 症、重症肺炎等,在诊治过程中容易忽略颅内感染,从而延误继发化脑的诊断。④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对化脑缺乏警惕,未仔细观察也是 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之一。 2.3关于婴幼儿化脑的治疗问题,明确致病菌是有效治疗的保证。本组资料脑脊液细菌培养12例阳性的病人中,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感染 为主,与教科书上相一致[1]。约15%~20%的病人其脑脊液呈典型化脑改变,但始终未能找到细菌[2],此种病原菌未能确定的患儿应按病原 未明的化脑治疗,故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十分重要。以往一般选用大剂量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抗感染,但氯霉素有抑制骨髓和新生儿灰婴综合 征等副作用,故目前此药一般不作为首选药。本组选用大剂量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疗程2~3周,治愈率67%,疗效满意。 2.4目前临床上对地塞米松治疗化脑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论容许的危险及其在医疗过失中的运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论有氧训练对骨骼肌生理功能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