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谈门诊输液室加强环节管理体会

2.5 巡回记录岗 对注射后的患者重新核对一次,有无错误,根据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再次调节滴速,重点巡查有特殊标志患者,特别是渗出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药物,告诉患者药物外渗后所导致的后果,嘱患者随时报告输液部位的疼痛和烧灼感觉,提高防范意识[2]。多询问患者和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3 结果
    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行输液环节流程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的满意率和差错的发生率从控制和纠正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如主要发生在治疗单问题的、发药错误、药物的外渗、收费不正确等,差错的预防和把关率从原来的99%上升到99.9%,满意率的上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
    4 讨论
    门诊输液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护理措施落实,加强环节流程的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笔者体会: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3]。
    4.1 强化流程的环节管理,消除隐患是护理安全的保障 输液室实施的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1)在多流程环节中,实行核对三签名制,即对接单摆药者,加补液者、注射者核对签名。做到环环有人负责,核对贯穿输液全过程。大大减低了差错。(2)在每个环节中,体现让患者放心,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要熟悉药物的药理知识,同时在工作中不盲目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才能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4]。收集各种药品说明书,学习新知识,制作常用药品检索卡,对药品的各种名称、剂量、用法、滴速、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罗列。便于护士查询。(3)合理的排班、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我们在排班上进行人员调配,专人负责为患者输液,一针见血率增高明显,患者与护士发生冲突少见。改善了以往护士轮班制的不足。专人进行巡回患者呼叫更换液体下降,输液室实行面对面的护理服务,彻底改变了输液单调的护理方式。 >    4.2 提高人性化服务 护理安全是取得满意的根本,据报道在消费过程中,满意的顾客会把自己的良好感受告诉4位朋友;而不满意的顾客将对10个人传播自己不满的感受,其中10%以上的消费者将对20人以上传播这种不良信息[5],安全是达到满意的根本,而满意又是留住患者的根本。我们建立了值班长制度,每班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担任,要求沟通能力强,协调好,技术好的,把患者的困难或不满及时解决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4.3 宣教是输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患者往往按照自己的需求,改变输液滴速,未按医嘱规定时间完成,宣教的落实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医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患者治疗提供了疗效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工作,像输液须知和流程公示,有健康“小贴士”,友情提示,使患者共同配合,保证输液安全。护理人员走出了以往认为输液区工作是单调的静脉输液、机械操作的误区,从而重新认识输液室护士的自身价值。
    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的防范。在这3年中患者的满意度由91.5%上升到98.2%。只有我们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护理查对制度,严格的环节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继而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秋兰.门诊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8.

2 宋林萍,郝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

3 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7.

4 肖顺贞,袁剑云.药理学与护理程序.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

5 陈锦秀.CS经营方式在医院护理部门的应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9):44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贵阳地区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
    门诊信息化管理  内科护士职责定位
    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
    谈门诊药房调剂儿童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
    门诊部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谈提高门诊护士融洽医患关系的能力
    门诊局麻下微型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
    门诊隆乳术局部麻醉方法的改进
    再造门诊流程 构建和谐医院
    湖南省成人哮喘病人门诊用药调查结果分
    喹诺酮类药物的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妇科门诊病人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