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探析气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恢复康复出院;9例临时起搏14 d后自身窦性心律仍未恢复而安装永久起博器;3例死于原发病(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泵衰竭2例、心脏性猝死1例)。35例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起搏中的28例,术中因用药及血管神经牵张反射等原因引起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在起博器保护下完成手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拔除电极;1例因术后holter发现窦性停搏大于3 s长RR间期而转我科安置永久起博器;6例术中心率血压正常于术后第2天拔除电极。 2 讨论
  
   迅速而成功的血管穿刺是临时起博的关键。左锁骨下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的两条穿刺血管,本文笔者选用上述两条静脉途径均能在10~15min内实现成功起搏,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尽管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因钢丝误入左颈内静脉使操作时间稍延误,但重新穿刺后仍能在较短时间内起搏。102例中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胸、血肿等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而在术中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经调整电极导管后室速消失。故笔者认为选用上述哪条血管途径可根据操作者的习惯和经验来定,但操作者若能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和心导管的操作经验,就可有效的处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少穿刺并发症,保证导管迅速到位,实现成功起搏。至于手术的并发症,电极移位是最常见的(本文有8例),而心肌穿孔、导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则几乎未见报道,这与气囊漂浮电极导管材质质地轻、软硬适中、韧性好有关。避免导管移位可建议术后患者平卧或左侧卧,同时加强监护,及时发现电极移位并重新定位,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
  临时起搏在过去常被用于抢救内科危重症患者。随着外科、麻醉科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高龄手术患者增多,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大大增加,气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因其操作方便、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在该领域也被广泛运用。本文显示,在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潜在风险的外科手术患者中,在手术之前行预防性临时起搏,对保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用药安全有积极作用。
  总之,气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快捷、成功率高,患者创伤小、无搬动风险,即可用于抢救危重症患者紧急起搏,也能预防性起搏保护外科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卢才义,李怀斌译.临床心血管操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

9-43.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硅胶假体胸大肌下植入隆乳术若干问题探
    胸廓入口区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及临床表
    探析小儿意外烧伤的现场救护与防范
    探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探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
    探析人文教育弱化引发的医疗缺陷
    探析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情况
    探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探析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探析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探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
    探析现阶段麻疹发病现状和控制意义
    探析小肠功能紊乱的X线表现与临床的关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